文件系统&&用户管理(二)

这篇博客详细介绍了Linux系统中文件的基本权限,包括用户分类、权限类型和如何使用`chmod`命令修改权限。同时,文章涵盖了文件系统和如何检测文件系统健康状况,强调了在进行检测前需要卸载设备或分区。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 文件基本权限(九个字节组成,分成三段)

rw- r-- r--

基本权限对root无限制。

1、对于文件来说,用户分为三类
u: --user   文件的所有者
g:--group   文件的所属组
o:--other   其他人

a:--all  所有
rw-   r--   r--
u       g     o
|-------------|
        a
2、权限的分类
r:--read  读权限
w:--write   写权限
x:--excute  执行权限
- :  无此权限
3、chmod —— 修改或者设置文件的权限的 change mode
1)数字权限 最常用的方式(*
    权限对应的数字
        r -- 4
        w -- 2
        x -- 1
        - -- 0
        rw- r-- r--  : 644
[root@localhost ~]# ll aaa
-rw-r--r--. 1 root root 0 18 17:00 aaa
[root@localhost ~]# chmod 777 aaa
[root@localhost ~]# ll aaa
-rwxrwxrwx. 1 root root 0 18 17:00 aaa
2)字母表示
    u  g  o  a

(1)等值权限 =

[root@localhost ~]# chmod o=r aaa
[root@localhost ~]# ll aaa
-rwxrwxr--. 1 root root 0 18 17:00 aaa

(2)增值权限 +

[root@localhost ~]# chmod 600 aaa
[root@localhost ~]# ll aaa
-rw-------. 1 root root 0 18 17:00 aaa
[root@localhost ~]# chmod go+rw aaa
[root@localhost ~]# ll aaa
-rw-rw-rw-. 1 root root 0 18 17:00 aaa

(3)取消权限 -

[root@localhost ~]# chmod g-rw aaa
[root@localhost ~]# ll aaa
-rw----rw-. 1 root root 0 18 17:00 aaa

查看用户umask,修改用户umask,直接umask后跟数字即可。

[root@localhost ~]# umask
0022
[root@localhost ~]# su - Loyal
[Loyal@localhost ~]$ umask
0002
目录的最大权限777
文件的最大权限666
文件的默认权限: 文件的最大权限-umask
目录的默认权限:目录的最大权限-umask
4、文件的权限
 r单独存在,可查看文件内容
 w单独存在,看不到文件内容,但是可以强制修改文件内容,会覆盖原文件内容,单独存在,意义不大
 x单独存在,毫无意义
 文件的组合权限
         rx权限:文件可读,可执行,不可修改
         rw权限:可读,可写,不可执行
         wx:不可读,不可执行,可以覆盖写
5、目录的权限
对于目录:
   只有r权限时,可以读(有报错),不能写,也不能进入目录
   只有w权限时,毫无意义
   只有x权限时,只能进入,不能读,不能写
小结:
   目录的rw权限:可以查看内容,不可以进入目录,不能删除目录或它里面的文件
   目录的rx权限:可以查看内容,可以进入目录,不可以修改目录的内容
   目录的wx权限:不可以查看目录内容,可以进入目录,可以删除目录下的文件,前提是你需要知道目录下有什么文件

二.文件系统

1.文件系统:磁盘上组织文件的方法,称为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是对存储空间的管理和分配,负责文件的存储并对存入的文件进行保护和检索的系统

2.文件系统结构
    MBR  分区1    分区2     分区3  ...
          block group 0   block group 1  ... 
          (super block,group descriptors table, block bitmap,inode bitmap,inode table,block table)

    super block:超级块,不同的文件系统不相同,记录了该文件系统整体信息,包括inode/block总量,使用量,剩余量以及文件系统的格式、相关信息
    inode:记录文件属性(文件大小、权限、时间、i节点编号等),但是不记录文件名。一个文件占用一个i节点,i节点记录数据的block编号。

3.文件存储方式
    通过i节点指向磁盘中的数据块

4.ext2,ext3,ext4的   区别
    ext2 是非日志文件系统
    ext3 和ext4 都是日志文件系统
    ext3 最大支持16TB的文件系统,最大支持2TB的单个文件,最多32000个
    子目录,inode的大小为128字节
    ext4 最大支持1EB的文件系统,最大支持16TB的单个文件,无限子目录
        inode大小为256字节
5.文件的搜索过程
6.查看文件系统信息
#dumpe2fs -h /dev/sda1
Default mount options:    user_xattr acl   //默认挂载选项              
Filesystem state:         clean     //说明该文件系统没有问题
Errors behavior:          Continue  //文件系统操作系统类型
Filesystem OS type:       Linux
Inode count:              102400    //i节点数量
Block count:              409600    //数据块的数量
Reserved block count:     20480     //保留的块的数量
Free blocks:              361729    //空闲的块的数量
Free inodes:              102362    //空闲的i节点的数量
First block:              1
Block size:               1024      //块的大小(4KB)  
......
Inode size:           128        //i节点的大小(单位是字节)

三.文件系统检测

    fsck —— 检查和修复Linux文件系统错误的命令
    e2fsck

    何时用?
        通常只有身为root,并且在文件系统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使用。
[root@localhost ~]# fsck /dev/sda1
fsck from util-linux-ng 2.17.2
e2fsck 1.41.12 (17-May-2010)
/dev/sda1 is mounted.
e2fsck: 无法继续, 中止.

注意:要检测文件系统,需要先将要检测的设备或者是分区卸载才可以。

[root@localhost ~]# umount /dev/sda1
[root@localhost ~]# fsck /dev/sda1
fsck from util-linux-ng 2.17.2
e2fsck 1.41.12 (17-May-2010)
/dev/sda1: clean, 38/102400 files, 47871/409600 blocks

clean证明分区无问题

-a:自动修复检测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需要再交互

[root@localhost ~]# fsck -a /dev/sda1
fsck from util-linux-ng 2.17.2
/dev/sda1: clean, 38/102400 files, 47871/409600 blocks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