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Script 的垃圾回收机制干了什么

JavaScript 的垃圾回收机制干了什么

JS中内存的分配和回收都是自动完成的,内存在不使用的时候会被垃圾回收器自动回收。

正因为垃圾回收器的存在,许多人认为JS不用太关心内存管理的问题,

但如果不了解JS的内存管理机制,我们同样非常容易成内存泄漏(内存无法被回收)的情况。

内存的生命周期

JS环境中分配的内存, 一般有如下生命周期:

  1. 内存分配:当我们声明变量、函数、对象的时候,系统会自动为他们分配内存

  2. 内存使用:即读写内存,也就是使用变量、函数等

  3. 内存回收:使用完毕,由垃圾回收自动回收不再使用的内存

全局变量一般不会回收, 一般局部变量的的值, 不用了, 会被自动回收掉

内存分配 :

// 为变量分配内存
let a = 1234
let b = "云想衣裳花想容"

// 为对象分配内存
let person = {
    name: '李白',
    content: '春风拂槛露华浓'
}

// 为函数分配内存
function sum(a, b) {
    return a + b;
}

垃圾回收算法说明

所谓垃圾回收, 核心思想就是如何判断内存是否已经不再会被使用了, 如果是, 就视为垃圾, 释放掉

下面介绍两种常见的浏览器垃圾回收算法: 引用计数标记清除法

引用计数

IE浏览器 采用的引用计数算法, 定义“内存不再使用”的标准很简单,就是看一个对象是否有指向它的引用。

如果没有任何变量指向它了,说明该对象已经不再需要了。

// 创建一个对象person, person指向一块内存空间, 该内存空间的引用数 +1
let person = {
    age: 22,
    name: 'ifcode'
}

let p = person   // 两个变量指向一块内存空间, 该内存空间的引用数为 2

person = 1       // 原来的person对象被赋值为1,对象内存空间的引用数-1,
                 // 但因为p指向原person对象,还剩一个对于对象空间的引用, 所以对象它不会被回收

p = null         // 原person对象已经没有引用,会被回收

由上面可以看出,引用计数算法是个简单有效的算法。


引用计数机制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循环引用。

如果两个对象相互引用,尽管他们已不再使用,垃圾回收器不会进行回收,导致内存泄露。

function cycle() {
    let o1 = {}
    let o2 = {}
    o1.a = o2
    o2.a = o1 
    return "Cycle reference!"
}

cycle()

内存泄露: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标记清除算法

现代的浏览器已经不再使用引用计数算法了。

现代浏览器通用的大多是基于标记清除算法的某些改进算法,总体思想都是一致的。

标记清除法:

  • 标记清除算法将“不再使用的对象”定义为“无法达到的对象”。
  • 简单来说,就是从根部(在JS中就是全局对象)出发定时扫描内存中的对象。
  • 凡是能从根部到达的对象,都是还需要使用的。那些无法由根部出发触及到的对象被标记为不再使用,稍后进行回收。

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无法触及的对象包含了没有引用的对象这个概念(没有任何引用的对象也是无法触及的对象)。

根据这个概念,上面的例子可以正确被垃圾回收处理了。

参考文章:JavaScript内存管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