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用概念
引用就是给已经存在的变量取一个别名,并不是新定义一个变量。编译器不会为引用变量开辟内存空间,引用和它引用的变量共用一块内存空间。
引用的书写格式:
类型& 引用名 = 已定义的变量名;
例如:
int a = 5;
int& ra = a; // 声明 ra 是整形变量 a 的一个引用,用整形变量 a 的值对它进行初始化
此时 ra 就可以看作是变量 a 的引用,即 ra 是变量 a 的一个别名。经过这样声明后 ra 和 a 的作用相同,它们都代表同一个变量。
注意:上述声明语句int& ra = a;
中的&
是引用声明符,在这里它不代表地址。
二、引用特性
- 引用自定义时必须初始化
- 一个变量可以用多个引用
- 引用一旦引用一个实体,就不能再引用其他实体了
- 引用的类型必须和引用实体的类型相同
三、常引用
void TestConstRef() {
const int a = 10;
//int& ra = a; // 该语句编译时会出错,a为常量
const int& ra = a;
// int& b = 10; // 该语句编译时会出错,b为常量
const int& b = 10;
double d = 12.34;
//int& rd = d; // 该语句编译时会出错,类型不同
const int& rd = d;
}
四、使用场景
- 做函数参数
void Swap(int& left, int& right) {
int temp = left;
left = right;
right = temp;
}
- 做返回值
int& TestRefReturn(int& a) {
a += 10;
return a;
}
int& Add(int a, int b) {
int c = a + b;
return c;
}
int main() {
int& ret = Add(1, 2);
Add(3, 4);
cout << "Add(1, 2) is :"<< ret <<endl;
return 0;
}
引用作为函数返回值时,必须遵循以下规则:
- 不能返回局部变量的引用。主要原因是局部变量会在函数返回后被销毁,因此被返回的引用就成为了"无所指"的引用,程序会进入未知状态。
- 不能返回函数内部new分配的内存的引用。虽然不存在局部变量的被动销毁问题,可对于这种情况(返回函数内部new分配内存的引用),又面临其它尴尬局面。例如,被函数返回的引用只是作为一 个临时变量出现,而没有被赋予一个实际的变量,那么这个引用所指向的空间(由new分配)就无法释放,造成memory leak。
- 可以返回类成员的引用,但最好是const。主要原因是当对象的属性是与某种业务规则(business rule)相关联的时候,其赋值常常与某些其它属性或者对象的状态有关,因此有必要将赋值操作封装在一个业务规则当中。如果其它对象可以获得该属性的非常 量引用(或指针),那么对该属性的单纯赋值就会破坏业务规则的完整性。
五、引用和指针的区别
在本文的一开始,就说引用只是一个别名,编译器不会为它开辟内存空间,它和它引用的实体共用同一块内存空间。那么这样的说法真的合理吗?接下来我们就来进一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来看一段代码:
int main() {
int a = 10;
int& ra = a;
cout<<"&a = "<<&a<<endl;
cout<<"&ra = "<<&ra<<endl;
return 0;
}
运行这段代码我们可以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结果:
由此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在语法概念上引用就是一个别名,没有独立空间,和其引用实体共用同一块空间。
那么在底层实现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继续看一段代码:
int main() {
int a = 10;
int& ra = a;
ra = 20;
int* pa = &a;
*pa = 20;
return 0;
}
这里我们看引用和指针的汇编代码对比:
由此可见:其实引用在底层实现和指针是一样的,编译器实际上在底层为引用开辟了内存空间的,只是这个是由编译器自己悄悄的帮我们做的,用户并不能看到而已。
5.1 引用和指针的不同点
- 引用在定义时必须初始化,指针没有要求
- 引用在初始化时引用一个实体后,就不能再引用其他实体,而指针可以在任何时候指向任何一个同类型 实体
- 没有NULL引用,但有NULL指针
- 在sizeof中含义不同:引用结果为引用类型的大小,但指针始终是地址空间所占字节个数(32位平台下占 4个字节)
- 引用自加即引用的实体增加1,指针自加即指针向后偏移一个类型的大小
- 有多级指针,但是没有多级引用
- 访问实体方式不同,指针需要显式解引用,引用编译器自己处理
- 引用比指针使用起来相对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