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M4P 到 M2P 再到 MaP:模型驱动编程的探索与挑战
1. 5PL 研究与挑战概述
模型即程序的方法是可行的,但目前能证明其可行性的例子较少,且存在一些研究和实现方面的挑战。以下是部分挑战的总结:
- 模型套件转换挑战 :模型套件是程序生成的核心基础,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如编译器和编译代码的可能架构与组织、模型套件在计算环境中的正确实现方式、适用于模型套件的语言及相关符号学和逻辑的选择,以及在各种 3PL 和 4PL 设置中检查和控制翻译正确性的方法。
- 模型套件编程的人性化 :人类有其局限性,但认知能力远超计算机。在模型套件中,需要确定代表认知的基本指导模型,应用合适的聚焦和范围界定方法,以便人类能理解和消化模型。同时,要考虑如何通过分离深度模型和正常模型来减轻知识和认知负担,明确人性化模型套件的限制,以及哪些人类智能部分可由模型套件表示。此外,还需解决模型套件如何与进化器持续演进、“学习”在这种变化中的含义,以及在人类表述充满隐喻、歧义等情况下如何实现精确性等问题。
- 扩展经典方法 :当前大多数技术基于单一计算系统架构,需要开发其他架构的方法,克服冯·诺依曼计算的局限性。应避免 3PL 和 4PL 语言的随意扩散,将转换限制在这些语言真正有用和关键的部分。此外,还需解决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和能耗问题,寻找绿色能源和高性能的程序,以及适用于可持续和高性能系统的模型套件方法。同时,要考虑如何将系统用户的使用需求与生物系统的运行模式(即只接受当前真正需要的东西,丢弃其他东西)相结合,开发新的程序范式。
- 模型套件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