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icpioneer (天天向上), 信区: METech
标 题: Re: 从ADI并购LinearTch的模拟界大案,想说得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Jul 27 17:10:20 2016), 站内
对于ADI<C并购的几点粗浅的思考(手机码的字,有不少笔误),如同投入芯片领域这个池子的一块小石子,引起了阵阵涟漪,有认同,有新观点,我觉得非常好,仅仅是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多多讨论模拟芯片的处境和未来。“这跟大基金有半毛钱关系?”、“不给中国公司收购”------- 其实这个问题 icore兄的帖子《ADI收购LT,我也说几句》,也提到。还有“不给中国公司收购更不知所云”,下面做探讨式回答:
表面看,或者短时间看,两个美国模拟巨头的并购和大基金或者大基金收购似乎没有毛关系,站在战略的立场来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高端模拟芯片巨头的并购带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引发一系列更多欧美模拟芯片厂商与模拟厂商或者模拟与数字厂商的合并,最后只剩下更大规模的公司了。
目前IC的主流市场--数字类芯片,基本上只有前3名有利润了,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手机类大芯片更是如此,早期的TI、ST、Freescale、NXP等手机业务早已退出江湖,近期只剩下高通、MTK,展讯、海思在撑着,至于有大基金支持的紫光收购的展讯与锐迪科毛利率低得让人脸红,以后何去何从还不知道!
数字的戏码基本大局已定,模拟芯片厂商才粉墨登场。然而模拟从应用来说大致分为消费级别和工业汽车级别,工业级芯片,中国的技术差的太远,这里不说;消费类模拟芯片的趋势会变成为数字芯片配角,会沿着降价->没有利润空间->生命周期短等路线走,最后这类型片会IP化,同时也会中国化(因为同样的毛利率在中国还有净利润)从这个角度来说,包括TI在内的许多欧美公司会把消费类芯片市场会让位于中国的芯片设计厂商,然而本土模拟芯片公司比较落后,短时间难有很强自主设计、上规模的公司可以担当此重任,于是并购欧美模拟芯片公司就成为捷径了。
在本土模拟芯片公司无力接手外企可以转移的市场份额前,这些原本因为竞争利润下降的公司通过合并,少了竞争,自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操纵价格,而工业级芯片更可以做到垄断,这样再一次把芯片的产业链掌握的更紧凑,不受中国芯片公司的价格干扰;同时市场的需求已经开始追求高品质了,“质次价廉”市场导向会渐渐退去(任教主也说过)。在消费电子市场,模拟类芯片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性能,这样本土发育不良的缺乏模拟核心技术的手机芯片厂商如何与欧美企业竞争?这样大基金已经并购的几家公司不就是再次处于食物链的低端!
大基金成立之初是为了更好、更强的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链,希望减少欧美企业的掣肘。虽然这次投资战略高度和规模比2000年大很多,但是风格确实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类似于PE的风格:投资成熟企业、收购各类半导体公司。国内已有的芯片公司技术和实力已经那样,大基金投入再多的钱无非是拼大饼,软实力无法提高啊!于是收购欧美企业成为提高实力的捷径,原来欧美企业小而精的芯片公司不少,收购价格也是能承受的,也许美国阻拦的力度也没有那么大了。现在合拼后的欧美企业无论从体量和实力上都大大增加,这不是增大收购的财力困难,也增加了美国对中国基金收购的关注度和阻力了么?
此外,南海事件后,使美国安全委员会对中国公司和大基金收购米国芯片公司非常敏感,想封杀的心更狠了。
这么一来,大基金或者有大基金背景的公司可以收购的仅仅剩下在美国市场运营比较差的公司,或者去整合国内各大诸侯的代工厂了(比如武汉新芯),从这个角度,是否推出大基金并购之路、整体投资思路是否变得不那么美好了么?
标 题: Re: 从ADI并购LinearTch的模拟界大案,想说得
发信站: 水木社区 (Wed Jul 27 17:10:20 2016), 站内
对于ADI<C并购的几点粗浅的思考(手机码的字,有不少笔误),如同投入芯片领域这个池子的一块小石子,引起了阵阵涟漪,有认同,有新观点,我觉得非常好,仅仅是抛砖引玉,希望各位多多讨论模拟芯片的处境和未来。“这跟大基金有半毛钱关系?”、“不给中国公司收购”------- 其实这个问题 icore兄的帖子《ADI收购LT,我也说几句》,也提到。还有“不给中国公司收购更不知所云”,下面做探讨式回答:
表面看,或者短时间看,两个美国模拟巨头的并购和大基金或者大基金收购似乎没有毛关系,站在战略的立场来看,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高端模拟芯片巨头的并购带有很强的示范效应,引发一系列更多欧美模拟芯片厂商与模拟厂商或者模拟与数字厂商的合并,最后只剩下更大规模的公司了。
目前IC的主流市场--数字类芯片,基本上只有前3名有利润了,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手机类大芯片更是如此,早期的TI、ST、Freescale、NXP等手机业务早已退出江湖,近期只剩下高通、MTK,展讯、海思在撑着,至于有大基金支持的紫光收购的展讯与锐迪科毛利率低得让人脸红,以后何去何从还不知道!
数字的戏码基本大局已定,模拟芯片厂商才粉墨登场。然而模拟从应用来说大致分为消费级别和工业汽车级别,工业级芯片,中国的技术差的太远,这里不说;消费类模拟芯片的趋势会变成为数字芯片配角,会沿着降价->没有利润空间->生命周期短等路线走,最后这类型片会IP化,同时也会中国化(因为同样的毛利率在中国还有净利润)从这个角度来说,包括TI在内的许多欧美公司会把消费类芯片市场会让位于中国的芯片设计厂商,然而本土模拟芯片公司比较落后,短时间难有很强自主设计、上规模的公司可以担当此重任,于是并购欧美模拟芯片公司就成为捷径了。
在本土模拟芯片公司无力接手外企可以转移的市场份额前,这些原本因为竞争利润下降的公司通过合并,少了竞争,自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操纵价格,而工业级芯片更可以做到垄断,这样再一次把芯片的产业链掌握的更紧凑,不受中国芯片公司的价格干扰;同时市场的需求已经开始追求高品质了,“质次价廉”市场导向会渐渐退去(任教主也说过)。在消费电子市场,模拟类芯片的质量直接决定了系统的性能,这样本土发育不良的缺乏模拟核心技术的手机芯片厂商如何与欧美企业竞争?这样大基金已经并购的几家公司不就是再次处于食物链的低端!
大基金成立之初是为了更好、更强的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链,希望减少欧美企业的掣肘。虽然这次投资战略高度和规模比2000年大很多,但是风格确实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类似于PE的风格:投资成熟企业、收购各类半导体公司。国内已有的芯片公司技术和实力已经那样,大基金投入再多的钱无非是拼大饼,软实力无法提高啊!于是收购欧美企业成为提高实力的捷径,原来欧美企业小而精的芯片公司不少,收购价格也是能承受的,也许美国阻拦的力度也没有那么大了。现在合拼后的欧美企业无论从体量和实力上都大大增加,这不是增大收购的财力困难,也增加了美国对中国基金收购的关注度和阻力了么?
此外,南海事件后,使美国安全委员会对中国公司和大基金收购米国芯片公司非常敏感,想封杀的心更狠了。
这么一来,大基金或者有大基金背景的公司可以收购的仅仅剩下在美国市场运营比较差的公司,或者去整合国内各大诸侯的代工厂了(比如武汉新芯),从这个角度,是否推出大基金并购之路、整体投资思路是否变得不那么美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