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智能管道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论坛(2012年5月)
IT\CT产业的结合ICT,产生了许多新应用及应用提供商(苹果、google,腾讯)及终端厂商(HTC),它们是ICT产业链中的中心与推动者、得益者。同时新的技术革命(LTE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也开始发展。
这些变化中,颠覆了传统的以电信运营商为核心、推动者的传统电信产业,运营商论为管道与价值链下游,流量增加却不增收,分享不到新应用的收益(业务的收益和业务的资源没有直接的关系)。
电信运营商、厂商都在思考当前如何发掘电信运营商的核心竞争力,重塑产业的生态(内涵就是 重新夺回产业链的控制权。为了建立新商业模式,运营商需要找到各方、包括应用提供商都能接纳的方案)。同时为新技术革命铺路与预备。
中国电信去年提出向智能管道服务商转型,做智能管道的领导者。得到各运营商、厂商的积极响应。
运营商专家思路
中国电信韦乐平:
智能管道是战略目标,即所有的资源都要集中在这上面。
管道依然是运营商的金饭碗,因为从历史看,连接型业务大多是盈利的(思考:因为连接型业务的特征是保证QOS)。比如短信盈利超过视频业务,占用的资源却很小。 运营商开发的新业务中,盈利的很少。而且做应用很难超过苹果、谷歌。
管道的问题是流量激增超过了管道带宽(思考:尤其是空口,带宽增长很慢,而移动互联网流量每年翻倍)。特点: 1,IP骨干网宽带增速达35%-50%,80-125T。 2,P2P的增速减慢,并且现在能对付(DPI),视频成为带宽主力,70%的流量是视频,却没有带来收入。 3,移动互联网流量5年以后将增长26倍, 实时业务为主,总有某些热点会拥塞,所以光扩容解决不了问题。
流量激增的原因是:1,低价,单独以包月、时长为单位的资费策略 刺激了 用户的过度消费,所以 美国取消了包月并且超过指定流量后价格加倍(韦乐平 坚决反对包月制)。 2,智能终端 刺激了带宽消耗,AT&T移动网络的40%容量被30%的iPhone用户所消耗。
总结:带宽需求增长迅速,但无线频谱效率改进跟不上,未来5年只有2.5倍( 移动互联网流量5年以后将增长26倍 )而中国电信未来5年的收入只能增长1.6倍。这就是 流量与收入剪刀差。
不解决这个剪刀差,客户享受互联网接入的效率会下降,运营商的收入也负担不了扩容、网络维护的成本。
办法:流量管控,把流量能够适当的降下来(技术、资费手段。。),增加收入(新的业务模式,降低成本,新技术与优化资源)。同时也保证QOS来提高客户满意度。
思考:所以,在带宽不足下,只有限速与限高带宽业务才能保证所有用户都能享受到网络平等服务。并且通过为VIP用户或业务提供高带宽来让电信运营商享受 ICT应用的价值增长。
中国电信的对策:
1,技术创新(提高频谱效率和扩展频段,如700M低频段。小基站部署,广播多播来应对视频业务等大带宽业务。认知无线电。应用层优化,如腾讯减少信令流量)(思考:这些创新不能完全靠技术解决,也要靠产业体制创新)。
优化资源(基础设施共享,DPI限制P2P流量,1x升级到DOB,扇区分裂,多天线。。。)
2,商务模式的创新。提升管道的价值不仅仅是限流限速。必须实现基于流量的分级计费模式,尤其是高带宽业务。无线绝对得基于流量,绝对不能基于包月 。DPI是应对日益多变的用户应用的基站。PCC适配网络资源与业务QoS,实现可控可管,智能提速。融合的CDN,为了实现智能调度,为了内容感知。
平台创新:智能管道的实现必须要让网络、业务平台、终端三者协同。必须要有能力开发平台。
现在的以ISMP为核心的综合业务平台就为移动互联网提供了所需的通用基础能力,节省了许多平台的钱。可以承载2亿用户。综合业务平台为互联网提供应用接口,管理也是统一平台。
能力开发包括:网络通信能力、信息资源能力,管理支撑能力、终端能力。
实验结果:实施忙时忙区限流限速可以有效的降低忙时的无线资源压力。低价值P2P流量下降,Http流量上升,流量转移到非忙时,从而推迟扩容压力,等效提升了全网容量。保障了重点客户和重点业务。
下一步是以PCC为为核心的智能管道的实验。
智能管道的演进计划:step1, 带宽提速,用户与业务识别,用户自助,用户按需保障。 step2, 2013年,多维感知,接入融合协同,服务的快速响应,业务的灵活保障。管道资源的智能管控。 step3: 2015, 智能管道的最大价值化,高度智能化。完全基于资源、价格、应用的商业模式、差异化服务。
这条道路对运营商比较可行,也必须做到。
中国电信赵慧玲
中国电信网络的四大问题:1,地址空间扩展性有限,无法支撑流量的增长。2,资源有效性的问题。3,网络能力开放给客户的问题。4,多接入协同的问题,包括V4,V6。
所以:光进行网络扩容不但有投资压力,也解决不了客户需求。所以:互联网架构要演进,目标是:1,一个承载网支撑多个业务。2,高带宽对网络容量和架构的要求。3,更好的用户体验即差异性的QOS。
新的网络架构:原有业务能力平台,与控制层协同来调用业务网络的能力以加强开放性。 控制层控制承载:资源调度与路由选择能力,策略控制来保障QOS。 IPV6能力即要支持V6终端的接入。
各大中国运营商去年提出:NICE架构,一个是多维感知,第二是按需保障,第三是灵活协同,第四是资源优化,第五是能力开放。
能力开放平台的 重点:原来是业务能力开放给应用层,现在把带宽、QOS能力也开放(即网络资源、网络能力也可以调度、开放)。
所以:网络智能化是趋势,用 云计算 来承载。智能边缘的控制。。。多维感知包括 网络、业务层面的感知,这样才有精细化的智能运营。
中国移动研究院段晓东
流量经营的概念。
流量的现状与发展。
产业的价值链向终端和互联网应用转移,终端不仅是打电话为主了。智能终端占带宽。用户数量爆炸式的增长。谷歌Voice的免费加速了话音业务的衰退(思考:顺振、一号通、One number挺有用的)。
流量增长导致了国外几次大型网络故障。
Docomo的流量经营已经比话音经营更能带来可观的收益。要生存必须要做智能管道。
对智能管道的理解
必须与终端做好协同,因为要创造价值,必须能够和端、管、云三者结合起来。比如永远在线类应用让docomo网络瘫痪。
许多SP的80%的收益来得与高端用户,他们也希望高端用户提供一致的品质,他说如果运营商真的能保证端到端的差异化的服务,我其实愿意付出这个代价。这是运营商智能管理产生价值的一个点。端、管、云中目前管做得最差。
智能管道定义为五个能力,第一是智能疏导。第二个是智能感知,通过DPI和信令检测,获取用户和应用的特性以及网络状态。第三个是智能管控,通过PCC提供差异化的管控。第四,是智能分发,通过各种方式以合适的形态把内容放到用户。最后就是能力开放。
流量是未来也是挑战。
中国联通唐雄燕
面向智能管道的网络能力开放。要实现良性的商业模式,能力开放是关键。
新业务的需求不同。但目前网络服务不适应这个形势。哑管道 没有精细化的感知能力。
运营商核心价值在网络服务,命脉在于管道。
智能管道关键要素:1,感知 业务、用户、网络状况。2,策略控制和计费 的执行,要求具备 动态资源分配和端到端的QoS保障能力。
商业模式,如何被客户接受,能为客户带来什么价值。
努力方向 是:网络能力开放,指对网络带宽等资源进行指配和调度以及相应的QoS控制的能力
以前主要是 业务能力开放(呼叫的能力,短信、彩信、定位等等),现在要做:运营支撑能力的开放(数据挖掘),网络管控能力的开放,为客户、第三方内容提供商提供差异化网络服务,提升管道增值。
四川电信网络发展部杨帆
实践情况:大城市频点资源最为紧张,无线扩容压力大。还有就是上网卡产生了88%以上的流量,消耗了大量的资源。
做了类似于P2P的业务的一个管控。选择了一天中最忙的两个时段,从流量来看,整个流量下降17%,但是从全天的流量情况来看,并没有受到一个很大的影响。用户也没有反应。
沃达丰:
智能管道会变成一个资源。沃达丰在这块做得较好。Supermobile战略
苹果手机是优化了用户的感受,而不是优化了网络。苹果手机下载一个邮箱,它占的带宽是10倍以上,是非常不优化的。
智能网络,就是给每一个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运营商之间的互联要非常重要
德国电信:
流量上升,价格却下降。运营商做了很多尝试,包括业务模式的发展。但最后发现,这些公司的
发展其核心就是利用它原来的公司的核心的资源和优势。因为运营商去做互联网本身就面临很多的挑战。
智能管道的定位是转变传统运营商单向的运营模式,从终端用户到合作伙伴,双向收益这样一个商业模式的转型。
智能管道运营三要素:第一,管道的智能化,第二平台的开放化,第三业务的多样化。
智能管道让运营商改善在长尾业务中的收入模式:付出的成本和得到的回报不成正比
能力平台吸纳第三方和合作伙伴。而自己做ICP,由于管理机制不同却不合适做ICP。
总结与思考:
中国三大运营商均有共识:智能管道必须做,原因是:1,无线频谱效率提高跟不上移动互联网的带宽需求增长,单纯的扩容也满足不了带宽需求,所以 必须进行流量管控, 2,管道的精细化运营可以提供差异化服务,管道仍将作为运营商主要的盈利手段与核心价值。 3, 运营商必须占据产业链控制权。
3GPP的PCC技术已经提供了智能管道的技术架构,即技术上已经趋于成熟。
运营商当前更关心的是新商业模式,使之不仅能分享移动互联网的收益,还能为客户所接受,且第三方应用提供商也乐于参与其中。
新的商业模式中,重点是:1,PCC实现精细化运营与多维感知, 2,用户按需定制业务。 3,网络能力与QOS控制能力的开放 让第三方应用提供商参与。 这是占据产品链控制权的关键。 4, 端、管、云三方的协同,且终端与应用必须配合,以降低信令流量的浪费。
管道的维护,除了资源优化之外,还有智能疏导功能,比如在wifi区域让终端自动切换到wifi上网。
沃达丰、德国电信 对于新商业模式有比较深的了解。
打个比方:运营商好比修高速公路的,并且收费站也由运营商维护,以前所有车辆都收一样的钱。但现在不仅车辆越来越多,而且其中重型卡车也越来越多,一个重型卡车能占据几辆普通小车的空间,并且容易把路压坏。现状是:车太多、路太堵,收费站收费总是不变甚至下降。同时豪车厂商赚了许多钱。
运营商现在扩大车道空间有限,对所有人都提高收费也不现实。那么运营商要提高收入,采用的办法就是为VIP用户提供专门的快车道,为重型卡车提供专门的慢车道。其它小车走普通车道。
这样大家也没话说。VIP用户也很高兴付高费用。普通用户随时可以在有需要时,自助式切换到VIP用户,这样在有急事时车跑得快,平时车慢点也没关系。 车分很多种,哪种车走哪种道由运营商定。豪车生产商为了让自己的豪车提高价值,可以在车出厂时向运营商购买终生VIP服务。
运营商专家思路
思考:所以,在带宽不足下,只有限速与限高带宽业务才能保证所有用户都能享受到网络平等服务。并且通过为VIP用户或业务提供高带宽来让电信运营商享受 ICT应用的价值增长。
中国电信赵慧玲
中国移动研究院段晓东
中国联通唐雄燕
四川电信网络发展部杨帆
沃达丰:
德国电信:
总结与思考:
==============================
设备厂商专家思路
中兴:
爱立信:
华为:
思考:内容不多。
思科:
思考:终端上的软件商、网络应用商 可能没有有效使用网络流量的经验,而在电信领域已经对于网络风暴有很多经验,比如 以太网MAC协议、3G空口MAC层,TCP、SIP因为是IP协议,所以产生 连接、注册风暴 等。)
Net Optics:
泰科来公司:
总结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