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软考

    软考结束了,让我说点什么好呢?说道结束,或许还不是结束!结果没有下来,就意味着,还有再学习一遍的必要。

一、软考话痨

     软考毕竟是有章可循,所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还是有一定的“对”和“错”的界限。二个月的时间,有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是供大家在一起供大家一起交流的。可以发现,不同的思维在交织,碰撞;当然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人,出乎意料的让你重新对待。
恍然大悟的是在学习交流的过程中,深深的发现最炙手可热的知识居然是年少无知的我浪费掉的专业课。或许应该庆幸,这提醒我:不论学习什么,既然花了时间就要拿出点效果,不要虚度光阴。

     整个软考学习的过程,平心而论,是很快乐和舒坦的于我而言。从计算机组成到编译原理;从数据结构到存储系统,到操作系统;从UML、数据流,数据库、到软件工程设计;有面向过程的结构化设计,有面向数据结构的对象(OO)设计。无论怎样,这些东西从硬件到软件,都在心里有了一个系统的概念。

   深深的印在脑海里,心里,梦里的一句话是:学习重在平时,知识点贵在理解。设计模式和ER图如果在平时就有所留心的话,针对软考来说还是有很大胜算的。对于设计模式学习,跟我们平常代码量,业务逻辑有着密切的关系。看着平时不起眼的代码,其实它跟设计模式的关系在不经意间自进化了。

二、复习时间和感受

内容

时间

感受

希赛视频

44日——415

不太喜欢这个视频,看的有点粗,边看边记,影响没有太深。

从心里没有意识到视频对软考的作用,态度松懈

电脑罢工

416——417

着急修理电脑,遇到了问题,但是没有为接下来的软考复习规划

希赛视频

418日——419

对于软考,还是很散漫的进行着。

试卷(08,09

420——421

先做卷子,体验一下考点,为看书做准备,防止盲目,海量的看。

看书+讲课

422日——58

端正态度:这是一次重要的学习,不仅仅是一次考试。

期间有第一次作品展,突然意识到,需要给自己做一个软考的规划
因为想在家长会的时候陪陪爸妈,得把时间给腾出来。

问题:软考剩下一个月时间。

复习任务得尽量往前赶,最重要的是要把效率提高。

 

学习方式:

1、看书。有的人是遍做题边看,看好多遍。个人是再第一遍的时候很努力的在看,如果有人觉得累,建议不要采用这种方式,如果你跟我一样,发现其中有意思的东西,吸引你,可以趁热打铁的在不把自己搞得很疲惫的状态下看书。我是一遍看完的。在看的时候喜欢写写画画,特别是一些逻辑很强的编译原理,计算机组成,数据结构等。

2、多跟人交流,组内,组外的。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3、分组讲课。听课之前一定要把书先看了,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跟大家交流,才会发现更多有价值的知识。

4、有事没事,在不影响自己的规划的前提下,多去趁其他小组的课,查漏补缺。注意,要有选择的性的去听,同一个内容听太多就是浪费自己的时间了。

家长会+陪父母

59日——512

忘掉了软考,全心计划着爸妈的行程,陪着他们转了转。

爸妈好不容易出来一次,不想以后,只想现在做一些我能做的事情。

在北京天安门,他们都很高兴的,只是差点我们就误了火车;在休闲谷,他们是第一次在室内欣赏南方的一些风景,游玩的很惬意;拍了好多相片,虽然爸爸一个劲的说不要拍了,但是还是很开心的在配合我的拍照。

试卷10,11++听课

513日——518

6天里本着考试的心态做卷子,让我受益匪浅

从做第一套卷子开始,就对自己说:严格按照考试要求来做,从时间和态度上提早进入状态。

不足试卷做完之后,没有及时做总结。

上午题:六天做了四套上午题。没有认真翻看课本。而且有些东西就自己给敷衍过去了。

下午题:开始抛弃了算法,但是在16号开始又纠正了态度,本着对每道题公平的原则,认真做了四道算法题(13,12,11)。

发现11年之后的算法题是可以得分的;其次是,不要轻言放弃。

好处:平等对待每道题。

从开始就本着考试的心态做卷子,所以考前,考试的时候都没有任何的时间和考题难度的担忧。因为之前的经验告诉我,时间肯定够用。考题难易程度,心里有个安排,先做自己有把握的;不确定的,难得后做;对每道题都不要放弃,平等对待,才不至于让某道题影响自己的心情。

研究生上课

519日——521

心系软考,行动滞后。
在保定把走之前做的一套上午试卷做了一下扫尾工作;

看了一章“数据结构”

在被热气流充斥的路上、大讲堂,宾馆中度过3天。

试卷(135月)

522

看了看13年的上午题,恢复状态
从保定回来心情有点小浮躁,所以没有做卷子,把
135月份上午题的卷子看了一遍,事实证明,效果是显著的。

1、软考中,我碰到了4.5道原题。

2、虽然只是看,但是很快找回了考试的状态。

进京赶考

523

遵照米老师的指示:考前把不会的东西全忘掉,剩下的就是全会的。
我多做了一条:会的,不会的都想不起来了。

软考进行时

524

上午:有点小担忧,但是还是有信心的。

上午题,然我啼笑皆非,题不难,而且都是“熟识”,只是自己平时总结不好,这下体现的淋漓尽致,只记住了面孔(题目),却不知道出自何处(答案)。

下午:轻松进考场

题有点小意外,但是合乎情理。150分钟,一分钟不浪费的用了130分钟答完。但是仿佛只用了一个多小时的赶脚。

 

    


三、考后寄语:

借用软考前总指挥的一句话:本着学习的态度去学习,收获是最大的。

不管有没有第二次,软考的学习都是一次很系统,很给力的学习,对硬件,对编译,对数据库设计,对于软工等知识的学习都是很必要和及时的。

对于软考资料:一本系统的软考书,一本试题足矣。具体那本软考书无所谓,就类似通用的那种蓝皮书就行。书一定要看多看,书看多了,其义自见


### 关于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的备资料与试大纲 #### 试概述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作为中的一个重要科目,其目标在于测试生对于信息系统日常运维管理的能力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该试通常分为上午和下午两个部分,其中上午为选择题形式,覆盖广泛的知识领域;而下午则可能涉及实际操作或者案例分析。 #### 备建议 为了更好地准备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这一项认证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掌握官方文档** 首先访问中国计算机技术职业资格网,下载并仔细阅读最新的《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试大纲》,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只有明确了具体的核范围才能到有的放矢[^1]。通过这份文件能够清楚知道哪些主题会被重点察,比如网络维护、服务器配置、数据库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2. **利用在线资源加深理解** 建议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各种学习渠道来补充自己的不足之处。例如,在知乎、小红书这样的社交平台上查找其他成功通过此试人士的经验分享帖,从中吸取宝贵的学习方法论及常见错误规避技巧[^2]。此外还可以加入一些专门针对建立起来QQ群组(如链接所示)[^4],与其他志同道合者共同探讨疑难点问题解决之道。 3. **深入研究教材内容** 对指定教科书进行全面细致地预习工作非常重要。“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虽然名字里提到的是另一个级别更高的证书名称,但实际上它里面所包含的基础概念同样适用于较低层次职位——即我们所说的‘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岗位所需具备的核心技能点介绍[^3]。因此,在初次通读后应该再次着重标记那些被反复强调的重点章节以便日后强化记忆效果。 4. **实践模拟测验提升应试水平** 完成上述准备工作之后就可以开始尝试一些历年来的真题试卷啦! 这样不仅可以检验现阶段已达到何种程度还能够让大脑逐渐习惯场环境下的时间压力感哦~记得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过程,并认真总结每次练习当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直至完全消除为止。 ```python # 示例代码:如何解析JSON数据结构 (假设这是试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个编程场景) import json data = '{"name": "John", "age": 30, "city": "New York"}' parsed_data = json.loads(data) print(f"Name: {parsed_data['name']}") print(f"Age: {parsed_data['age']}") print(f"City: {parsed_data['city']}") ``` #### 总结 综上所述,要想顺利拿下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员这个资质认证,则需要从多个维度出发制定合理有效的复习策略。不仅要吃透官方给出的标准指导材料外加适当拓展课外辅助工具运用频率从而提高整体效率最大化收益比值最终实现理想成绩目标! ---
评论 68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