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备考而非不知所措

考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随着考试时间的流逝,面对那么多的知识点,不少同学会感觉到焦躁~

眼看着暑假接近尾声,面对有相当难度的题目,不免让人绞尽脑汁去思考解决的途径。

       从7月14号我开始正式做复习全书,到现在也总结了一些自己的复习心得。

        对于数学,一定要在看过书本后,独立解决题目,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看到一个问题怎么

去打开思路,去尝试解决,这应该是最重要的了.然后就是在大量做模拟题或真题之前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或者说

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七月中旬开始的时候我还非常不情愿去发时间整理已经明白的知识点,总感觉那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随着复习的进行,我开始思考,数学的知识点非常多,而且考研题目也非常的综合,在平时的训练中某个重要的知识点也会短路,然后就去翻看书本或资料,这个过程多了也是非常浪费时间的,所以不如将自己的意见掌握的知识整理一番,形成自己的体系结构,再看到题目就会思考解题的途径,思考自己的体系结构,渐渐的,不但强化了自己的知识点,综合解决题目的能力也一点点的提升!我想这也是抓基础重要性的诠释吧!

       从命题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常考的题型,如果2015年开始的题型你都很熟悉也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解题思路

我想看到试卷你就不会太慌张,甚至有眼熟的感觉。另一点是重点研究常见的出题形式。

刚开始我感觉复习全书的难度太大,感觉里面一定是超出了考试的难度和范围,所以排斥全书

然后每次开始复习全书, 我发一点时间看看真题的考上题型和知识点,吃惊的发现它们是如此的相似,从此以后我

就开始了以全书为中心地毯式复习考研大纲的每一个知识点。

      昨天看看2014年新东方老师杨超讲的冲刺计划,他整理出十多年数学题目在每章节题目出现的频率和分值

然后合理分配时间,抓住主要矛盾,各个击破。我想如果把真题研究三篇的时候各个知识点如果综合出题的规律也应该慢慢的浮出水面了!

      下面是一些比较好的文章---摘自考研网。

考研数学:勤做题、善总结是备考重中之重

对于广大理工类和经济类考生来说,数学无疑是考研复习的重头戏,尤其是对于想考名校的考生来说,能不能考取高分,关键就在数学的分数上。如何在数学的备考上提高效率,与其他考生拉开差距,是每个考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对此,新东方在线考研数学辅导团队的老师给出大家如下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夯实基础知识是前提

  从近十年考研数学真题来看,试卷中80%的题目都是基础题目,真正需要冥思苦想的偏题、难题只是少数。这就要求同学们结合考研辅导书和大纲,先吃透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定理,只有对基本概念深入理解,对基本定理和公式牢牢记住,才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数学最需要强调的是基础而不是技巧,很多同学往往不重视基础的学习,反而只是忙着做题,想通过题海战术取得考研数学高分。这就像是不会走路的孩子总想着直接跑步一样,即便是投入再大的精力,当然也无法起到预期的效果。

  二、勤动脑,多动手,保证做题量

  很多同学学习数学时就喜欢看例题,看别人做好的题目,看别人分析、总结好的解题方法、步骤。只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只是一味的被动的接受别人的东西,就永远也变不成自己的东西。在做题时,一定要自己先思考,不管做到什么程度,最起码你思考了。只有这样,才能对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也才会具有独立的解题能力

  学好数学需要多做题,但并不是让同学们搞题海战术,而是提倡精练,即反复做一些典型的题,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有一点要注意,做题一定要写出详细的步骤。如果忽略了这点,很容易造成同学们的眼高手低,遇到题目不能够细心对待。而且很可能在考试的过程中即使遇到再简单的大题,也不能拿到全分。

  三、总结归纳是关键

  每学完一个知识点要进行总结,把知识点的精华部分提炼出来,写在笔记本上,对不太懂的知识点以及考试常考的知识点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在以后复习过程中,直接看笔记本即可。对知识点的整理、总结,可帮助考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

  学数学,做题是必不可少的。不少同学做完习题后,只是简单地对对答案,一道题目就结束了。如果你是这样做题的,那么做题对你来说,是不会有什么收获的。建议大家做每一道题都要认真对待,即使是做对的题目,也要从头看一遍,看看本题主要考查了哪些知识,和正确答案的解析比较下,检查自己在解题中的缺陷,关键是找到简便的解题方法。对于做错的题目要做重点标记,并抄到错题本上,总结一下自己在哪些方面出错了,原因是什么,找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今后遇到同类型的题目不再犯相同的错误。对于大题来说,不再考查单一知识点,而是同时考查多个不同章节的知识点,通过练习掌握这些知识点间的联系,从而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系统化,达到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做过的题目实现其最大的价值,才能满足考试的要求。

  暑期对于考生复习数学至关重要,但有一点需要提醒考生,好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的睡眠是大家高效复习的前提。炎炎夏日,新东方在线考研数学辅导团队提醒同学们在复习中要劳逸结合,学会在考研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苦中作乐。

2014考研数学:复习要以命题者角度来分析

考研数学的后程复习要时刻站在命题者角度着手备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出一条能串住所有知识点的线索来,保证一个知识点都不会遗漏。能把考试的内容串联在一起的最好线索就是考试大纲。考试大纲为基准,还要结合参考书中每一章节的内容提要一起复习,它是考试大纲的具体化。

  站在命题者的高度来复习备考,首先,就要根据考试大纲掌握每一章包括哪些知识点,每一知识点包含哪些小点,每一点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其次,每复习一个知识点,都要从命题者的角度去想一想,他会不会据此知识点出题,出什么样的题型,以前见过什么类似的题型,能从哪个角度出题,能不能出反问题,会结合其他哪些知识点来出题。翻翻历年的考研真题,看看这个知识点在所有章节的题目里是怎样出现的,做题时是如何处理的。比如极限、导数、定义、积分上限函数、无穷小量阶的比较、积分中值定理、微分方程、切线这些知识点,经常与其他知识点综合在一起出题,大家复习时仔细比较分析一下,考试时就会胸有成竹了。

  复习讲究循序渐进。复习要有长期规划和短期规划,要有灵活变动的空间。复习过程中,心态很重要,不要盲目的跟别人比进度,因为最终看的是效果。当然,适当的比较,有利于鞭策我们自己更加努力。前提是我们要有自己的规划,不能邯郸学步。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感觉自己受不了了,要学会发泄自己的情绪,比如跑步,购物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我们要科学分配各科的时间。我在整个复习过程中都是按照考研考试的时间来安排的,数学都是放在上午,英语都是放在下午,其他两科相对随机。因为我希望自己在考研那个时间段,思维是最活跃的。还有有些人说,时间不要太长,不然效率不高。我不是很同意,我觉得足够的时间才能看更多的东西。就算效率再高,没有足够的时间,也是不够的。

资源下载链接为: https://pan.quark.cn/s/140386800631 通用大模型文本分类实践的基本原理是,借助大模型自身较强的理解和推理能力,在使用时需在prompt中明确分类任务目标,并详细解释每个类目概念,尤其要突出类目间的差别。 结合in-context learning思想,有效的prompt应包含分类任务介绍及细节、类目概念解释、每个类目对应的例子和待分类文本。但实际应用中,类目和样本较多易导致prompt过长,影响大模型推理效果,因此可先通过向量检索缩小范围,再由大模型做最终决策。 具体方案为:离线时提前配置好每个类目的概念及对应样本;在线时先对给定query进行向量召回,再将召回结果交给大模型决策。 该方法不更新任何模型参数,直接使用开源模型参数。其架构参考GPT-RE并结合相关实践改写,加入上下文学习以提高准确度,还使用BGE作为向量模型,K-BERT提取文本关键词,拼接召回的相似例子作为上下文输入大模型。 代码实现上,大模型用Qwen2-7B-Instruct,Embedding采用bge-base-zh-v1.5,向量库选择milvus。分类主函数的作用是在向量库中召回相似案例,拼接prompt后输入大模型。 结果方面,使用ICL时accuracy达0.94,比bert文本分类的0.98低0.04,错误类别6个,处理时添加“家居”类别,影响不大;不使用ICL时accuracy为0.88,错误58项,可能与未修改prompt有关。 优点是无需训练即可有较好结果,例子优质、类目界限清晰时效果更佳,适合围绕通用大模型api打造工具;缺点是上限不高,仅针对一个分类任务部署大模型不划算,推理速度慢,icl的token使用多,用收费api会有额外开销。 后续可优化的点是利用key-bert提取的关键词,因为核心词语有时比语意更重要。 参考资料包括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