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ket编程:阻塞式、非阻塞 I/O模型实现

本文通过TCP服务器全链接套接字的示例,探讨阻塞和非阻塞I/O模型在接收数据时的行为。在阻塞模式下,当recv调用且内核数据未准备就绪时,任务会在此阻塞。而在非阻塞模式中,recv会立即返回错误(errno=11),避免阻塞。客户端每4秒发送一次数据,服务器以1秒间隔尝试读取。非阻塞模式下,服务器的socket可在accept后设置为非阻塞,避免阻塞问题。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以tcp的服务器端的全链接套接字(accept返回)为例,测试该套接字在阻塞、非阻塞两种模型下,进程调用系统调用(recv)的行为方式。
阻塞I/O模型(默认):接受缓存区没有数据(即内核数据没有准备好),当调用recv时,task在阻塞在此处。
非阻塞I/O模型(fcntl,ioctl设置):接受缓存区没有数据(即内核数据没有准备好),当调用recv时,直接返回errno11,task不会阻塞在此处。
说明:recv等系统调用仅会阻塞当前的线程(task),不会阻塞整个进程,假设该进程下的有其他线程,其他线程正常运行。

  客户端正常向服务器建链,正常发包

/*tcp_client*/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tcp_info.h"

void perr_exit(const char *str)
{
    perror(str);
    exit(1);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fd;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
    struct sockaddr_in local_addr;
    int len,snd_cnt=0;
    char send_buf[DATA_LEN_MAX];
  
    sfd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0);//大于1460tcp会分片发送

    memset(&local_addr, 0, sizeof(local_addr));
    local_addr.sin_port = htons(LOCAL_PORT);
    inet_pton(AF_INET,argv[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老王不让用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