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EMC设计中比环路面积更重要的是什么?

实验表明,尽管微带线的环路面积比共面带状线大,但由于其更低的地线分布电感,导致共模能量更低,从而具有更好的EMC特性。电路设计中,降低地线的分布电感对于抑制高频信号的辐射至关重要。缩短接地回路、使信号线靠近接地平面和增大接地线宽度是改善EMC性能的有效策略。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标题EMC设计中比环路面积更重要的是什么? 转载

我们都知道信号线与回路的环路面积对电路EMC特性影响很大,理论上环路面积越大,信号的天线效应越明显,EMC特性也越差。其实除了环路面积,电路设计中另一指标对EMC特性的影响还更大。下面通过实验演示给大家介绍。

试验示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一 印制电路板配置

实验演示包括印刷电路板上的两种配置:共面带状线和微带线(图一)。两条线的长度L= 100毫米。共面带状线:Ws(信号线宽) = Wg(地线宽) =0.5毫米。两条走线之间的距离d = 0.5 mm。微带线:Ws (信号线宽)= 0.5mm。微带线下方的接地平面宽度为Wg= 26 mm。介质高度为h = 1.5mm。铜厚度为35微米,FR4板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为εr = 4.7。图二为演示demo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二 共面带状线和微带线的测试样板

图三为实际测试布置。测试板上两线路一端接SMA 50Ω负载。线路另一端的用1m长的编织同轴电缆线连接到Rigol DSA815频谱分析仪的信号输出口。信号输出口产生在30-100MHz的频率范围内100dbuv(100mv)的信号。两线路中差模电流Idm=100mV/50Ω=2mA。使用电流探头检测同轴线缆上的共模电流Icm。电流探头连接到频谱分析仪的输入端,频谱分析仪设置最大保持记录共面带状线和微带线上的共模能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三 共面带状线和微带线共模电流测试布置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高频信号电流的环路面积。对于共面带状线,信号电流环路面积近似L×d = 100 mm×0.5 mm = 50 mm2。微带线的信号回路面积是L×h = 100mm×1.5mm =150 mm2。在我们的实验演示中,微带线比共面带状线的电流环路面积大3倍。在高频(> MHz),信号回流会走路最低阻抗径,也是最小电感的路径,通常这条路径也是最小环路面积的路径。电流会尽可能靠近输出电流的路径返回。在微带线的情况下,大部分返回电流直接在信号线下方的地平面回流。

测试结果和讨论

测量结果如图四。共面带状线比微带线回流环路面积小三倍的情况下,在30mhz-300mhz的频率范围内,共面带状线比微带线共模能量还要高,最多高20db。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图四 测试结果

我们知道地线上共模电压的多少取决于地线的分布电感:Vcm = Idm×2π×f×Lg。可用如下公式近似的计算地线的分布电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地线分布电感Lg(H)与h(m)成比例,并与Wg(m)成反比。

微带线配置参数为(h=1.5mm,Wg=26mm),通过公式计算的: 微带线的地线分布电感约为:Lg= 36nH / m。共面带状线配置(d = 0.5 mm,Wg = 0.5 mm),地线分布电感约为:Lg = 300nH / m,共面带状线的地线分布电感将近是微带线的10倍。

总结

从实验中我们了解到,虽然微带线的差模电流回路面积是共面带状线的3倍,但微带线的共模能量在频率范围内却要低得多(20 dB)。造成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地线的分布电感。微带线的接地平面具有比共面带状线接地走线低得多的分布电感,这样导致微带线地线上的电压会更低,因此共模能量也会更小。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EMC设计中的一个重点是:

尽量最小化地线(信号回流)的分布电感。

在印刷电路板上如何实现?

缩短接地回路引线长度。
信号线靠近接地平面。
增大接地线的宽度或直接使用接地平面。
参考文献: Marcel van Doorn《What is the Most Important EMC Design Guideline?》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