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与网络管理
一、对下列各图进行说明(40题)
1、
答:图中主机A向主机F发生数据包时,通过中间链路及B和E路由器,路由器到路由器,路由器到主机之间是跳到跳的传输,而主机之间是端到端的传输。并且数据包在传输过程中通过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
2、
答:主机A发送数据到主机P在IP包中包含源地址A目的地址P和源地址10和下一跳MAC地址20.当数据包到达路由器F时,由路由器对数据包进行解析并通过路由表得到下一跳的MAC地址,将其写入IP包的下一跳MAC地址中,同时将其发送端口的MAC地址写入99,IP包的源MAC地址。数据包以同样的方式经过令牌环网和总线型网并最后到达目的主机P。
3、
答: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原理时,通常综合OSI和TCP/IP,采用一种只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该图说明了TCP/IP网络通信的五层结构及各个层的作用。应用层用来允许接入网络资源;传输层提供可靠的进程到进程之间的数据报通信并进行差错恢复;网络层允许讲数据包从源端发送到目的端并提供网络功能;数据链路层用来将比特流封装成帧并提供跳到跳的传输;物理层通过某种媒介传输比特流,提供电气特性及传输机制。
(1)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是体系结构的最高层。应用层确定进程之间的通信性质以满足用户的需要。提供应用进程所需要的信息交换和远地操作,而且还要作为互相作用的应用进程的用户代理,来完成一些为进行语义上有意义的信息交换所必须的功能。应用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进程服务。
(2) 运输层(transport layer)运输层的作用就是负责主机中两个进程之间的通信。有两种不同的协议,即面向连接的传输控制协议TCP和无连接的用户数据包协议UDP。运输层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segment)(当使用TCP)或用户数据报(当使用UDP)。
(3) 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负责为分组交换网上的不同主机提供通信。在发送数据时,网络层讲运输层产生的报文段或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或包进行传送。在TCP/IP体系中,分组也叫做IP数据报。要选择合适的路由,使源主机传输层所传下来的分组能够交付到目的主机。
(4)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在发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的任务是将在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组装成帧,在两个相邻点间的链路上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每一帧包括数据和必要的控制信息(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错控制、以及流量控制信息等)。
(5) 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的任务就是透明的传输比特流。在物理层上传输的单位是比特。传输信息所用的一些物理媒介并不在物理层之内而在物理层下面。
4、
答:上图说明的是应用进程的数据在各层之间的传递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假定两个主机是直接相连的。
假定A的应用进程AP1向P的应用进程AP2传送数据。AP1先将数据交给应用层。应用层加上必要的控制信息jk就变成了下一层的数据单元。运输层收到这个数据单元后,加上本层的控制信息AP再交给网络层,成为网络层的数据单元,以此类推。不过到数据链路层后,控制信息分成两部分,分别加到本层数据单元的首部(H2)和尾部(T2),而物理层由于是比特流传输,所以不再加控制信息。
当这一串的比特流经网络的物理媒体传到目的站时,就从第一层上升到第五层。每一层根据控制信息进行必要的操作,然后将控制信息剥去,将剩下的数据单元上交给更高层。最后应用进程AP1将数据交给目的站的应用进程AP2
5、
答:一个用户需要与另一个用户建立连接,首先被连接到本地交换机,然后,直接连接到第一个POP或者通过一台中继交换机连接到POP。这时,呼叫从源LATA中用户选择的IXC的POP到达目的LATA中的同一IXC的POP。呼叫将会通过IXC的长途电话局,并且经过IXC提供的网络进行传输。
6、
答:上图为无差错的捎带示意图。站点A通过一个编号为0的I-帧和随后的编号为1的I-帧开始交换信息,站点B将对两个帧的确认放在一个I-帧上进行捎带。站点B的第一个I-帧也被编号为0,并且在他的N字段中是2 ,表示确认已经接收到站点A的帧1和帧0,同时换指出下一次希望到达的帧是2.当从站点A接收下面的帧之前,站点B传送它的第二个和第三个i-帧。因此,它的N信息没有变化:B的帧1和帧2指出它下一次希望从站点A接收的仍然是帧2。
7、
答:媒体共享技术可以分为三大类:
(1) 随机接入 随机接入的特点是所有的用户可以随机的发送消息。但恰巧有两个或多个用户在同一时刻发送消息,那么在共享媒体上就产生碰撞,使得这些用户发送都失败。典型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