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
类:Java语言把一组对象中相同属性和方法抽象到一个Java源文件就形成了类。
定义一个类的步骤:1、定义类名;
2、定义类的属性;
3、定义类的方法。
public class Student {
//定义属性
String name;
String id;
String studentId;
//访问控制符(public,private)控制方法在其他类中的使用范围。创建方法
public Object doHomework() {
System.out.println("会做作业");
return new Student();
}
}
二、对象
1、对象:一种具有属性和方法的数据。
2对象的创建:声通过new关键字创建对象。创建对象又称实例化对象。
Student student = new Student();
3、对象的调用: 使用”.”运算符访问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student.属性 = 值;
student.方法名();
4、对象与类的关系:
- 类是创建对象的模板,确定对象将会拥有的属性和方法。
- 类是对象的抽象化;对象是类的具体化。
- 类是一种数据类型,是对象的数据类型(不同于int等基本类型:类具有方法)
5、面向对象的思想:
就是让对象成为类与类之间的“通信”的桥梁,通过对象使类之间形成有机的整体。面向对象编程语言以对象为中心,以消息为驱动,即程序=对象+消息(指方法的调用:Java使用向方法传递参数的方式实现向方法发送信息;并通过返回值从方法中获取信息)。
6、对象的初始化:
- 给对象的实例变量(非“常量”)分配内存空间,默认初始化成员变量;
- 成员变量声明时的初始化;
- 初始化块初始化(又称为构造代码块或非静态代码块);
- 构造方法初始化
Student student = new Student();//分配空间,并将堆中地址返回给栈中变量student
studnet.name="jake";//给对象变量(即类中属性name)赋值
studnet.doHomework();//调用类中定义的方法
7、空间内存角度理解类,对象,对象变量:类提供对象的模板,在调用new关键字创建对象时即是在堆中按类的定义开辟空间,并将地址返回给对象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