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准是确保软件达到预期质量要求、风险可控并符合项目目标的综合评估结果。以下是具体的判断依据和标准:
一、核心量化指标
1. 测试用例执行率达标
- 标准:100%的测试用例已执行(含自动化用例)。
- 例外:明确标记的阻塞用例(需记录原因及风险评估)。
2. 缺陷收敛趋势
- 标准:
- 严重及以上缺陷(Critical/Major)修复率 ≥ 98%。
- 新发现缺陷数连续3天低于5个/日(视项目规模调整)。
- 工具参考:缺陷燃尽图显示稳定下降趋势。
3. 覆盖率达标
- 代码覆盖率(白盒测试):
- 语句覆盖 ≥ 80%,分支覆盖 ≥ 75%(金融/安全领域要求更高)。
- 需求覆盖率(黑盒测试):
- 需求跟踪矩阵(RTM)中所有功能点已验证。
二、质量标准
1. 需求验收通过
- 产品经理/客户签署《用户验收测试报告》(UAT Sign-off)。
2. 性能达标
- 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指标符合SLA(如95%请求<2秒)。
3. 安全合规
- 通过渗透测试、漏洞扫描(如OWASP Top 10漏洞清零)。
三、风险控制标准
1. 遗留缺陷可控
- 所有已知缺陷均记录在《缺陷跟踪系统》(如JIRA)。
- 中低优先级缺陷经团队评估确认可延期处理。
2. 回归测试通过
- 最后一次全量回归测试通过率 ≥ 95%。
3. 风险评估报告
- 输出《上线风险评估报告》,列明:
- 剩余缺陷影响范围。
- 回滚方案及应急计划。
四、流程与文档标准
1. 测试输出完整
- 交付物包括:
- 测试计划、用例、报告。
- 自动化测试脚本及覆盖率报告。
2. 评审通过
- 测试报告经项目经理、开发负责人、产品经理三方签字确认。
五、特殊情况标准(敏捷/紧急项目)
1. 时间/资源耗尽
- 测试时间用尽且主要功能已验证(需明确记录风险)。
2. 商业目标驱动
- 为抢占市场窗口期,经高层审批后带已知风险上线(如“双十一”前电商系统)。
实际案例参考
项目类型 | 测试结束标准 |
---|---|
金融核心系统 | 1. 代码覆盖率≥90% 2. 0 Critical缺陷 3. 监管合规验收通过 |
移动端APP | 1. 主流程测试通过 2. 主流机型兼容性覆盖 3. 应用商店审核规则符合 |
内部工具 | 1. 关键功能可用 2. 用户反馈无阻断性问题 |
注意事项
- 动态调整:标准需根据项目规模、行业特性(如医疗/航天需更严苛)灵活制定。
- 避免教条:即使未完全达标,若剩余风险可接受且成本效益合理,可申请特批结束测试。
通过以上多维度的综合评估,团队可科学决策测试终点,平衡质量、成本和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