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HCSA
文章平均质量分 68
weiwei籽
打工中…
展开
-
RHCSA------第十章:综合实验--论坛的搭建
停止防火墙[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stop firewalld关闭selinux[root@localhost ~]# setenforce 0挂载光盘镜像[root@localhost ~]# mount /dev/sr0 /mntYum配置好安装php服务[root@localhost ~]# yum install php* -y安装httpd服务[root@localhost ~]# yum install httpd -y重启httpd服务原创 2021-08-10 17:03:39 · 233 阅读 · 0 评论 -
RHCSA------第九章:网络配置
在rhel7上,同时支持network.service和networkmanger.service(简称NM),在rhel8上,只能通过NM进行网络配置,包括动态ip和静态ip,否则无法使用网络。安装自动补全命令包 [root@localhost ~]# yum -y install bash-completionnmcli dev status 显示所有网络接口的networkmanager状态nmcli con show 列出所有链接nmcli原创 2021-08-10 17:03:06 · 426 阅读 · 0 评论 -
RHCSA------第八章:性能监控
一、uptimeuptime 打印当前时间,系统运行了多久,当前用户登录数以及系统平均负载 语法:uptime[root@localhost ~]# uptime10:15:25 up 2 min, 2 users, load average: 1.79, 1.05, 0.42当前系统时间10点15分25秒,系统已经运行了2分钟,当前有2个账户在登录,cpu负载分别显示最近一分钟、五分钟、十五分钟的负载情况,负载单位表示单位时间段内cpu等待队列中平均有多少个进程在等待,原创 2021-08-10 17:02:35 · 199 阅读 · 0 评论 -
RHCSA------第七章:软件管理
一、简介Linux整个体系的关键不在于系统本身,而在于可以基于linux系统去安装和配置的企业中的相关软件,而在linux中软件包的类型就像linux发行版本一样丰富多样,目前较流行的软件包格式有:可以直接执行的rpm的二进制包。源码形式的tar.gz 、tar.bz2、 gzip 、bzip2的源码包源码包:没有经过编译的包,需要经过GCC、C++编译环境才能运行二进制包:无需编译,可以直接安装使用二、使用YUM安装软件1.设置yum源默认的yum源定义文件存在/etc/yum.repos.d原创 2021-08-09 17:49:35 · 339 阅读 · 0 评论 -
RHCSA------第六章:存储管理
一、简介常见的硬件设备及其文件名称IDE设备 /dev/hd[a-d]SCSI/SATA/U盘 /dev/sd[a-p]光驱 /dev/cdrom /dev/sr0现在常用的硬盘设备都是以/dev/sd开头的,而一台主机上可以有多块因公安,因此系统采用a-p代表16块不同的硬盘(默认从a开始分配),而且硬盘的分区编号也很有讲究:主分区或扩展分区的编号从1开始4结束,逻辑分区从编号5开始主分区+扩展分区=4,分完扩原创 2021-08-09 10:06:30 · 348 阅读 · 0 评论 -
RHCSA------第五章:账户和安全
一、账户及组的概念Linux系统对帐户与组的管理是通过ID号来实现的,我们在登录系统时,输入用户名和对应的密码,后台将用户名转化为ID号后再判断账户是否存在,并对比密码是否匹配。Linux中,用户ID号被称为UID,组ID被称为GID。其中UID为0,代表超级管理员,也就是root账户,1-499之间的id号会被系统预留下来,500-1000被称为系统用户,创建的普通id号从500开始算起。Linux组有基本组和附加组之分,一个用户只可以加入一个基本组,但可以同时加入多个附加组。创建用户时,系统默认会原创 2021-08-08 14:41:49 · 985 阅读 · 0 评论 -
RHCSA------第六天存储作业、yum
关闭虚拟机,点击设置,添加新的磁盘添加新硬盘成功,大小为10G输入fdisk -l查看磁盘分区输入 fdisk /dev/sdb创建新分区创建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成功按w保存并退出将主分区sdb1、逻辑分区sdb5格式化为xfs的文件系统类型重启虚拟机后输入y表示确认输入y表示确认输入y表示确认输入y表示确认验证...原创 2021-06-14 21:16:03 · 164 阅读 · 0 评论 -
RHCSA------第四天基础命令,vim相关、用户相关
一、基础命令1.在根下创建/log目录查找出系统中所有的以.log结尾的文件并将文件复制到/log/目录中2.分别使用gzip以及bzip2的压缩方式对/log目录进行压缩,压缩的文件名分别为log.tar.gzlog.tar.bz2将压缩文件放到根目录下3.将压缩文件log.tar.bz2解压到普通用户的家目录中(验证结果)4.查找出普通用户家目录中以.log结尾的文件并删除二、vim相关1.使用vim将/etc/passwd文件的内容写入/tmp/passwd原创 2021-06-04 12:43:21 · 511 阅读 · 0 评论 -
RHCSA------第二天
Linux文件系统层次结构/boot 开机所需文件–内核,开机菜单以及所需配置文件等/dev 以文件形式存放任何设备与接口/etc 配置文件/home 用户主目录–普通用户的主目录/bin 存放单用户模式下还可以操作的命令/lib 开机时用到的函数库,以及/bin /sbin下面的命令要调用的函数/sbin 开机过程中需要的命令/media ...原创 2021-05-25 21:38:17 · 262 阅读 · 0 评论 -
RHCSA------第三天基本命令
1、在根下创建一个目录ceshi,在测试目录下创建一个user目录将/etc/passwd和/etc/shadow文件复制到/ceshi/user目录中给/ceshi/user/passwd文件创建一个硬链接文件为/ceshi/user/passwd.bak给/ceshi/user/shadow文件创建一个软链接为/sh.link2、将/etc/ssh/sshd_config文件复制到/ceshi目录中并重命名为sshd。3、找出文件名为passwd的文件并将找出的结果写入/p原创 2021-05-30 22:07:30 · 259 阅读 · 0 评论 -
RHCSA------第二章:linux系统安装
安装图形界面、最小化、xshell、xftp一、访问命令行Linux的操作界面常称为shell,它是操作系统提供给用户使用的界面,它提供了用户与内核进行交互操作的一种接口。当用户发出指令,先将指令发送给shell,由shell将用户的指令翻译后传送给内核,再由内核来控制硬件的工作,然后内核将硬件的工作情况发送给shell,并由shell返回硬件的工作信息和情况查看shell的类型方法一:[root@localhost ~]# cat /etc/shells/bin/sh/bin/bash/u原创 2021-07-25 18:37:41 · 202 阅读 · 0 评论 -
RHCSA------第一章:linux系统简介
一、操作系统简介操作系统(OS):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任何其他软件都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常见的操作系统:UNIX、Linux类(平替centos)、MacOS、windows类、IOS、android、chromeOSLinux内核是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一个完整的linux发行版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系统管理、网络操作等部分查看linux操作系统内核:uname -acat /proc/versionLi原创 2021-07-25 18:36:27 · 204 阅读 · 0 评论 -
RHCSA------第四章:linux常用命令
一、命令的基本格式[root@localhost ~]#root:显示当前登录用户@后为当前系统简写主机名~代表当前用户所在的目录,显示为用户当前所在的家目录#为超管命令提示符 $为普通用户命令提示符Shell是系统和计算机硬件交互使使用的中间介质,是系统的一个工具。在shell和计算机硬件之间还有一个系统内核。用户直接面对的不是计算机硬件而是shell,用户把指令告诉shell,shell再传输给系统内核,接着内核再去支配计算机硬件去执行各种操作。简单来说,shell就是充当用户和计算机之原创 2021-08-04 12:00:06 · 498 阅读 · 0 评论 -
RHCSA------第三章:linux文件系统层次结构
一、linux文件系统层次结构概念[root@localhost ~]# ls /bin dev home lib64 mnt proc run srv tmp varboot etc lib media opt root sbin sys usr/boot 开机所需文件—内核、开机菜单以及所需配置文件等/dev 以文件形式存放任何设备与接口/etc 配置文件/bin 存放单用户模式下还可以操作的命令/sb原创 2021-08-04 11:58:22 · 299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