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C语言实现(二)——堆栈和队列

数组与链表实现栈和队列
本文介绍如何使用数组和链表实现栈和队列数据结构,并提供了详细的代码示例。包括单向和双向栈的实现,以及循环队列和链式队列的设计。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这里是用数组实现堆栈的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单方向的,第二种是双方向的。
#define MaxSize 100

struct SNode
{
	int data[MaxSize];
	int top;
};
typedef struct SNode *Stack;

//用一个数组实现两个堆栈
struct DNode
{
	int data[MaxSize];
	int top1;
	int top2;
};
typedef struct DNode* DStack;

//入栈
void Push(Stack PtrS, int item)
{
	if (PtrS->top == MaxSize - 1)
	{
		printf("Error:Stack Full");
		return;
	}
	else
	{
		PtrS->top++;						//栈指针向上移动
		PtrS->data[PtrS->top] = item;		//站指针指向地址存放新的数据
		return;
	}
}

//出栈
int Pop(Stack PtrS)
{
	if (PtrS->top == -1)
	{
		printf("Error:Stark is Empty");
		return -1;//返回-1说明为空
	}
	return (PtrS->data[PtrS->top--]);
}

//从数组的两端向堆栈中存放数据
void DPush(DStack PtrS, int item, int Tag)//Tag用于判断是堆栈1还是堆栈2
{
	if (PtrS->top2 - PtrS->top1 == 1)
	{
		printf("Error:Full of the Stark");
	}
	else
	{
		if (Tag == 1)
		{
			PtrS->top1++;
			PtrS->data[PtrS->top1] = item;
		}
		else
		{
			PtrS->top2--;
			PtrS->data[PtrS->top2] = item;
		}
	}
}

//从两个堆栈的指针处向两端释放一个数据
int DPop(DStack PtrS, int Tag)
{
	if (Tag == 1)
		if (PtrS->top1 == -1)
		{
			printf("Error:Stark 1 is Empty");
			return -1;
		}
		else return(PtrS->data[PtrS->top1--]);
	else
		if (PtrS->top2 == MaxSize)
		{
			printf("Error:Stark 2 is Empty");
			return -1;
		}
		else
		{
			return(PtrS->data[PtrS->top2++]);
		}
}












int main()
{
	Stack new_stack = (Stack)malloc(sizeof(struct SNode));
	new_stack->top = -1;
	Push(new_stack,5);
	Push(new_stack,10);
	printf("%d \n", Pop(new_stack));
	printf("%d \n", Pop(new_stack));
	//结果应该先出5,再出10
	DStack new_dstack = (DStack)malloc(sizeof(struct DNode));
	new_dstack->top1 = -1;
	new_dstack->top2 = MaxSize;
	DPush(new_dstack, 8, 1);
	DPush(new_dstack, 9, 1);
	DPush(new_dstack, 12, 2);
	DPush(new_dstack, 13, 2);
	printf("%d ", DPop(new_dstack, 1));
	printf("%d ", DPop(new_dstack, 1));
	printf("%d ", DPop(new_dstack, 2));
	printf("%d ", DPop(new_dstack, 2));
	//输出应该为9 8 13 12
	return 0;
}


第二种是通过链表实现堆栈的操作。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
用链表实现堆栈的时候,实质操作的就是头节点后面的那个节点。
Push就是插入,将一个新的内存空间插入在头结点之后
Pop就是删除,将头后面的节点删除
我们可以形象的理解成,数组的堆栈的底部在下面,成 u 型。入栈数据从上插入,出栈指针下移,从上往下数据出栈。
链表实现堆栈的底部在上面,成 n 型。指针不动,入栈数据从下方插入,出栈从下方拿出。
*/
struct SNode 
{
	int data;
	struct SNode *next;
};

typedef struct SNode* PtrS;
typedef struct SNode Stack;

PtrS CreateStack()
{
	PtrS new_stack = (PtrS)malloc(sizeof(Stack));
	new_stack->next = NULL;
	return new_stack;
}

int IsEmpty(PtrS S)
{
	return (S->next == NULL);
}

void Push(int item, PtrS S)
{
	PtrS TmpCell;
	TmpCell = (PtrS)malloc(sizeof(Stack));
	TmpCell->data = item;
	TmpCell->next = S->next;
	S->next = TmpCell;
}

int Pop(PtrS  S)
{
	PtrS FirstCell;//用于删除第一个有内容的节点
	int TopData;
	if (IsEmpty(S))
	{
		printf("Error:Stack is empty");
		return NULL;
	}
	else
	{
		FirstCell = S->next;
		S->next = FirstCell->next;
		TopData = FirstCell->data;
		free(FirstCell);
		return TopData;
	}
}


最后一个是队列,在这个例子里,给出了用数组所构成的循环队列和用链表构建的队列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用数组实现循环队列
//#define MAXSIZE 100
//
//struct QNode
//{
//	int data[MAXSIZE];
//	int front;//指向头一个元素的再前一个,删除时后移
//	int rear;//添加的时候rear++
//};
//typedef struct QNode* Queue;
///*
//两种方法解决rear == front时判断是空还是满。
//1.使用额外的标记:size或者tag
//2.只使用MAXSIZE-1的方案
//*/
//void AddQ(Queue PtrQ, int item)
//{
//	if ((PtrQ->rear + 1) % MAXSIZE == PtrQ->front)
//	{
//		printf("Error:Queue is Full");
//		return;
//	}
//	else
//	{
//		PtrQ->rear = (PtrQ->rear + 1) % MAXSIZE;//注意rear的初始值为-1,front也为-1.对maxsize求余正好得到0到maxsize-1。
//		PtrQ->data[PtrQ->rear] = item;
//	}
//}
//
//int ExitQ(Queue PtrQ)
//{
//	if (PtrQ->front == PtrQ->rear)
//	{
//		printf("Error:The Queue is Empty");
//		return -1;
//	}
//	else
//	{
//		PtrQ->front = (PtrQ->front + 1) % MAXSIZE;//不能只用PtrQ->front++,因为要考虑到循环队列的循环性质。
//		return PtrQ->data[PtrQ->front];
//	}
//}

//用单链表实现队列,问题:front和rear应该分别指向链表的哪一头
//链表头做插入,front,链表尾做删除,rear。如果链表尾做front,会导致删除后不知道前一个在哪。(可以通过双向链表解决)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
typedef struct Node* PNode;
struct QNode //链队列结构
{
	PNode rear;//指向队尾的节点·
	PNode front;//指向队首的节点
};
typedef struct QNode *Queue;
Queue PtrQ;

//不带头节点的链式队列的出队操作

int ExitQ()
{
	PNode FrontCell;
	int item;
	if (PtrQ->front == NULL)
	{
		printf("Error:The Queue is Empty");
		return -1;
	}
	FrontCell = PtrQ->front;
	if (PtrQ->front == PtrQ->rear)//说明只有一个元素
		PtrQ->front = PtrQ->rear = NULL;//删除后都指向空
	else PtrQ->front = PtrQ->front->next;//将front向后移动一个节点
	item = FrontCell->data;//将数据取出
	free(FrontCell);//将原来的front节点的内存空间释放
	return item;//返回数据
}
//不带头节点的链式队列的入队操作
void AddQ(int item)
{
	//typedef struct Node* PNode;
	PNode New_Node = (PNode)malloc(sizeof(struct Node));//创建一个节点,准备插入至队列尾
	New_Node->next = NULL;
	//Queue PtrQ;之前申明了,是一个全局变量,表示整个队列。
	//如果没申明,那在函数入口参数应该有一个:Queue PtrQ,用来说明插入到什么队列中,
	PtrQ->rear->next = New_Node;//添加至队列的尾巴
	PtrQ->rear = New_Node;//指向新的队尾,也可以用PtrQ->rear = PtrQ->rear->next;
	New_Node->data = item;
}



· 《数据结构(C语言) 严蔚敏主编》内容提要: 《数据结构(C语言)是为“数据结构”课程编写的教材,也可作为学习数据结构及其算法的C程序设计的参考教材。本书的前半部分从抽象数据类型的角度讨论各种基本类型的数据结构及其应用;后半部分主要讨论查找排序的各种实现方法及其综合分析比较。其内容章节编排1992年4月出版的《数据结构()基本一致,但在本书中更突出了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全书采用类C语言作为数据结构算法的描述语言。本书概念表述严谨,逻辑推理严密,语言精炼,用词达意。并有配套出版的《数据结构题集)(C语言)。既便于教学,又便于自学。本书后附有光盘,光盘中含有可在DOS环境下运行的以类C语言描述的“数据结构算法动态模拟辅助教学软件,以及在Windows环境下运行的以类PASCAL或类C两种语言描述的“数据结构算法动态模拟辅助教学软件”。本书可作为计算机类专业或信息类相关专业的本科或专科教材,也可供从事计算机工程应用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参考。 · 《数据结构(C语言) 严蔚敏主编》图书目录: 第1章 结论 1.1 什么是数据结构 1.2 基本概念术语 1.3 抽象数据类型的表示实现 1.4 算法算法分析 1.4.1 算法 1.4.2 算法设计的要求 1.4.3 算法效率的度量 1.4.4 算法的存储空间需求 第2章 线性表 2.1 线性表的类型定义 2.2 线性表的顺序表示实现 2.3 线性表的链式表示实现 2.3.1 线性链表 2.3.2 循环链表 2.3.3 双向链表 2.4 一元多项式的表示及相加 第3章 队列 3.1 3.1.1 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 3.1.2 的表示实现 3.2 的应用举例 3.2.1 数制转换 3.2.2 括号匹配的检验 3.2.3 行编辑程序 3.2.4 迷宫求解 3.2.5 表达式求值 3.3 递归的实现 3.4 队列 3.4.1 抽象数据类型队列的定义 3.4.2 链队列--队列的链式表示实现 3.4.3 循环队列--队列的顺序表示实现 3.5 离散事件模拟 第4章 串 4.1 串类型的定义 4.2 串的表示实现 4.2.1 定长顺序存储表示 4.2.2 堆分配存储表示 4.2.3 串的块链存储表示 4.3 串的模式匹配算法 4.3.1 求子串位置的定位函数Index(S,T,pos) 4.3.2 模式匹配的一种改进算法 4.4 串操作应用举例 4.4.1 文本编辑 4.4.2 建立词索引表 第5章 数组广义表 5.1 数组的定义 5.2 数组的顺序表示实现 5.3 矩阵的压缩存储 5.3.1 特殊矩阵 5.3.2 稀疏矩阵 5.4 广义表的定义 5.5 广义表的存储结构 5.6 m元多项式的表示 5.7 广义表的递归算法 5.7.1 求广义表的深度 5.7.2 复制广义表 5.7.3 建立广义表的存储结构 第6章 树叉树 6.1 树的定义基本术语 6.2 叉树 6.2.1 叉树的定义 6.2.2 叉树的性质 6.2.3 叉树的存储结构 6.3 遍历叉树线索叉树 6.3.1 遍历叉树 6.3.2 线索叉树 6.4 树森林 6.4.1 树的存储结构 6.4.2 森林叉树的转换 6.4.3 树森林的遍历 6.5 树等价问题 6.6 赫夫曼树及其应用 6.6.1 最优叉树(赫夫曼树) 6.6.2 赫夫曼编码 6.7 回溯法树的遍历 6.8 树的计数 第7章 图 7.1 图的定义术语 7.2 图的存储结构 7.2.1 数组表示法 7.2.2 邻接表 7.2.3 十字链表 7.2.4 邻接多重表 7.3 图的遍历 7.3.1 深度优先搜索 7.3.2 广度优先搜索 7.4 图的连通性问题 7.4.1 天向图的连通分量生成树 7.4.2 有向图的强连通分量 7.4.3 最小生成树 7.4.4 关节点重连通分量 7.5 有向无环图及其应用 7.5.1 拓扑排序 7.5.2 关键路径 7.6 最短路径 7.6.1 从某个源点到其余各项点的最短路径 7.6.2 每一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径 第8章 动态存储管理 8.1 概述 8.2 可利用空间表及分配方法 8.3 边界标识法 8.3.1 可利用空间表的结构 8.3.2 分配算法 8.3.3 回收算法 8.4 伙伴系统 8.4.1 可利用空间表的结构 8.4.2 分配算法 8.4.3 回收算法 8.5 无用单元收集 8.6 存储紧缩 第9章 查找 9.1 静态查找表 9.1.1 顺序表的查找 9.1.2 有序表的查找 9.1.3 静态树表的查找 9.1.4 索引顺序表的查找 9.2 动态查找表 9.2.1 叉排序树平衡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