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乔布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世界IT界的灵魂人物。
1977年,22岁的乔布斯在设计第二代电脑的时候,他提出了一个惊人的想法与诺言:做即使不懂硬件和原理的人也能完美使用的产品!这是一个他贯彻了一生,最后也用在了 iphone 和iPad上的诺言。
他是如何贯彻和实施这个想法的呢?有什么样的效果呢?其中的创新秘诀是什么?
本文从电脑和移动手机两个与大众息息相关的产业,来探讨乔布斯是如何进行UI创新的。
电脑UI创新
第一回 依仗图神 奉鼠成仙 乔布斯首挫键盘君
1981年,IBM PC 个人电脑问世,操作系统是Microsoft提供的MS-DOS,搭乘IBM MODEL F XT首款PC键盘, 83键/XT接口,采用了从英文打字机沿袭而来的QWERTY键盘布局,奠定了以后PC电脑键盘的布局。
由此,这种键帽印字的PC实体键盘就进入了短暂而辉煌的高光时刻,最初的电脑软件采用的是微软的DOS系统,所有的命令都是通过键盘输入来执行的,可谓风光无限了,但却不知,暗藏危机,它的竞争对手早已出现了。
没错,是鼠标!早在1964年就被在斯坦福研究所(SRI)工作Douglas Engelbart 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所发明,目的就是设法用简单操作替代键盘繁琐的指令输入操作。
鼠标被发明之后,早在1973年被美国Xerox施乐公司应用到经过改进的Alto电脑系统中,但这些系统只是实验和研究之用,并没有商用。
这时,伟大的Apple公司创始人Steve Jobs史蒂夫·乔布斯出现了!
1979年,他被邀请到施乐公司观看Alto以及执行在该系统上的软件,他被自己所看到的电脑技术所震撼,这些技术就包括使用鼠标作为指点输入设备和操作系统使用的GUI(Graphics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他意识到这些技术代表了电脑未来的发展潮流,从中看到了极为巨大的商机。
乔布斯看到的商机是什么呢?当时所使用的电脑处于DOS系统状态,所有给主机的指示都是利用键盘输入繁琐、数量庞大的命令来执行的,沉重学习和背记的负担,严重限制了个人电脑的应用场景和使用范围,当然就使得普通大众远而避之,自然就没有多大市场,只限于专业人士来购买和使用。
而利用鼠标进行图形用户界面GUI(Graphics User Interface)操作就完全不同了,GUI由窗口、标签、图标、下拉菜单、对话框及其相应的控制机制构成,能够将所有的正在应用的软件命令,全部安置在显示屏的图形中,用醒目的字句、形象的图标,指引用户用鼠标查找和点击左键进行命令操作,每一个指令都有明确的指示;并且,点击鼠标右键可调出的即时菜单(又称为“弹出菜单”),根据调出位置的不同,菜单内容即时变化,列出所指示的对象可以进行的操作。
GUI的广泛应用是当今计算机发展的重大成就之一,它极大地方便了非专业用户的使用。人们从此不再需要死记硬背大量的命令,取而代之的是可以通过窗口、菜单、按键等方式来方便地进行操作,所以,搭乘鼠标的GUI是个依场景而变、随时可调出、指示明确、不需要学习,不需要记忆,一看就懂,一用就会,却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场景切换,具有极强的适应性的UI设计。
由此,乔布斯带领苹果公司发动了一场对PC键盘宣战的UI变革。
1983年,Apple公司正式推出LISA电脑,这是Apple公司自己的第一台使用鼠标的电脑,让用户认识到了鼠标的作用。
1984年,LISA的升级产品--Macintosh问世,这是电脑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是由乔布斯引领的一次伟大的UI创新,让鼠标走进了千家万户。
之后,由于OS/2,Windows系统的广泛使用更进一步推广了鼠标和GUI的应用,使得鼠标逐渐流行起来,夺取电脑命令输入的绝对控制权,当仁不让地成为了电脑的标准配置。
仅仅风光了3年,大权旁落却依然四脚八叉占据大半个工作台的实体键盘就被打回原形,回归老本行----打字!
当然,仍然有人利用键盘输入命令,只是这些人更加追求效率、更为专业,就是码农--程序员、设计师、游戏玩家等。
由乔帮主发动的这场对实体键盘的电脑端的UI变革大获全胜,虽然,乔布斯因经营理念不合而于1985年9月17日离开苹果公司,却为世界贡献了一个全新的电脑UI,将PC电脑从小众的专业市场极大地扩展为普通大众市场,使得人们得以极为方便的使用PC电脑,使得众多的软硬件厂家受益,电脑年销量达到2-3亿+,电脑现存保用量达到20亿+。
手机端的UI创新
第二回 UI善变 手指逞威 乔帮主发力键归西
带有键帽印字键盘的功能手机具有实际触感,有些还是带有26个英文字母的全键盘,如黑莓、侧滑键盘等;数周甚至一个月超长待机,长时间无需充电,从上世纪80年代至2007年,功能手机极为盛行。
2008年以后,功能手机的命运发生了转变,因为乔布斯发明并带来了它的竞争对手----智能手机。
1996年,经营陷入困局的苹果公司,请回了乔布斯,在主持研发iMac电脑和iPod便携式多功能数字多媒体播放器大获成功之后,腾出手来的乔布斯于2004年又开始布局另一场针对键帽印字的实体键盘的UI创新,这次的目标是功能手机,只是这次下手更狠,直接要了手机实体键盘的命!
2007年1月9日是乔布斯发布iPhone第一代的日子,苹果推出了移除传统机械式键盘,首创了正面无键盘的第一代iPhone手机设计,采用全面屏全触控方式,带来焕然一新的操作体验,掀起了一场用户输入界面的革命,堪称智能手机的鼻祖,为世界拉开了智能手机时代的序幕。
老子道德经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所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iPhone整个手机只有一个实体按键和当时显示面积最大的整块3.5寸手机屏幕,但看上去空空荡荡、什么都没有的显示屏,却可以在任何地方或角落,设置各种虚拟的按键、按钮、对话框、导航条,标签条,工具条和状态条等输入模块,一切的操控正是在这样的空非无的触摸屏上进行的;移除了实体键盘留出更大的空间给了显示屏,同时也去除了用户界面的诸多干扰因素,使得整个界面简约整洁、干净利索,体现出简洁的风格。
更重要的是,这些输入模块会根据各种场合的需要,以最精简的数量、最贴心的样式,精心地镶嵌在显示屏的画面中,或处在UI图标中心;或躲在角落里或画面边缘,以最醒目提示或形象UI,随时指引人们用其粗大的手指,进行精准地操控,无论是各种各样的应用,包括日历、日志、天气、游戏、文档、购物、网页浏览、视频、音乐、地图、社交软件、打电话、短信等等,都能只需要简单的几个操作,就实现开启、设置、各种输入、关闭、切换等等各种功能操作,一气呵成,流畅而从不拖泥带水,而且,所有的用户输入界面完全没有统一的样式,都是为适应各种场景而精心定制的,不需要学习,不需要记忆,一看就懂,一用就会,却可以根据场景自动出现或被调出,随时切换,具有极强的适应性,更体现出前所未有的人性化。
反观功能手机,被固定化的实体键盘所束缚,只能用导航方向按键去找寻菜单或命令,用确定键去开启各种功能,不断重复重复再重复,或者根据屏幕文字提示,按压下一个按键进行操作,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场景,永远保持同样的呆板而一成不变的模样来应付,即便如当年功能强大的黑莓手机,其命令也必须靠学习、背记才能操作,与智能手机贴心的用户输入界面相比,实在是太糟糕了,太不人性化了!更重要的是,功能手机适应力太差,不能应对场景变化,也就无法进行很多软件的操作,只能应对通话、短信、邮件等极简单的操作,就是说,软件必须适应功能手机的实体键盘才能运行,否则,即使功能手机软硬件的性能再强大也是枉然,为什么?实体键盘不支持不兼容,用不了!所以,功能手机这样的UI用户界面就成为其软件应用的天花板,极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与扩展。
就这样,在乔布斯的带领下,苹果跨行业从电脑端入侵手机端,以用户输入界面的变革方式杀入手机领域,彻底改变了手机格局,开启了智能手机时代,从2008年iPhone开卖,只用了6年的时间,智能手机销量超过功能手机,2013年起,以每年10亿+的数量被领养到世界各地,2015年起增至每年14亿+,创造了业界奇迹!
智能手机以灵活多变、简洁贴心、高效易懂、适应性极强、功能手机所不具备的软件应用扩展性的人性化UI用户输入界面,战胜了功能手机的呆板而一成不变、需要学习记忆、操控效率低下、适应性很差的实体键盘用户输入界面,从而通过这场用户界面的革命,成功替代了功能手机。
时隔25年,王者归来的乔布斯再次率领苹果公司登上科技创新的世界巅峰!
事情还没有结束,乔布斯随后将这种UI创新延伸到了平板电脑产业。
在号称平板电脑元年的2010年,苹果公司借势成功推出了Ipad平板电脑,一举打破了沉寂近10年的平板电脑市场,销量持续高速上扬,仅用了5年的时间,2014年平板电脑全球销量就达到2亿6台,随后年销量虽有滑落,却仍然保持年销量1亿6台以上,成为比肩笔记本电脑的IT产业超级市场。
史蒂夫·乔布斯于2011年10月5日仙逝,终年56岁。
问题分析总结
第三回 键盘印字 顽固不化 强行让人背记学
乔主发威 矢志不渝 三番五次来讨伐
乔布斯这两次UI创新,的确是严格贯彻了他1977年所发下的诺言:做即使不懂硬件和原理的人也能完美使用的产品!
他的出发点就是方便大众操作产品,使得更多的人能够享用这些产品,喜爱、愿意购买这些产品,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和商机,进而获得商业成功,同时我们也看到,他已成功地实现了他的这个愿望。
我们惊奇地发现,作为电脑、手机这两个最为影响人们生活的电子设备,乔布斯对其的UI创新竟然只针对同一个目标---实体键盘,更确切地说,就是键帽印字的实体键盘,而且都获得了完胜!
而这两次UI变革,成为乔布斯为人类贡献最大的两次创新而被载入史册!
为什么乔帮主总是偏偏和这个实体键盘过不去,死磕到底,还屡屡得手呢?
1868年,美国人克里斯多福·萧尔斯(Christopher Sholes),用放低敲键速度的方法设计了QWERTY布局键盘,解决了当时机械式打字机卡键的问题,使打字机很快得到推广。后来,这种低效的QWERTY布局键盘移植并占据了电脑和手机输入端,显然与乔布斯的讲求效率、简洁易用的信条相抵触,自然不会放过它的。
事实上,乔布斯曾对QWERTY键盘发动过另外一次不成功的UI创新,就是企图利用更有效率的DVORAK布局键盘(1930年AugustDvorak教授设计)来替代毫无效率的QWERTY键盘,却以失败告终。
但那次失败并没有影响乔布斯打败这种实体键盘的信心,因为他敏锐地发现了实体键盘另一个致命缺陷----即键帽印字的实体键盘具有一成不变、不可变通、无法扩展性,这显然与他的诺言是相抵触、背道而驰的!
乔布斯所谓“不懂硬件和原理的人”就是普通大众,而不是那些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学习或背记的专业人士;这样的普通大众“能完美使用的产品”,就应当是标注醒目,图标形象、指示明确,一看就懂,一用就会的操作才行。
此诺言揭示乔布斯对人性的洞察,就是认为,人,是懒惰的,不愿意学习和背记,只愿意跟据明确、简单、直截了当的指示进行设备操作。
但是,只要是键帽印字的实体键盘,无论是电脑PC键盘还是手机键盘,都永远做不到乔布斯所期望这种操作,因为这是键帽印字的实体键盘天生胎带的,无法改变。
原则上,键帽印字的实体键盘的每个按键,只能印一次,印过之后,再也改变不了,而每个按键只能印上一个字符或命令,最多2个-3个(注意,这样已经进入需要学习、记忆的专业范围了),用于指引用户的手指去敲击按键,多就乱了,不好用了。
而所谓的快捷键,更是屈从了键帽印字的实体键盘不可变通性,以字母为线索,强行要求用户去学习和记忆的,是违背乔布斯诺言的。
乔布斯抓住实体键盘这个致命缺陷后,即刻成为战场上披挂上阵、睿智无比、运筹帷幄的统帅,依靠个人超强的整合创新能力,聚集前人的发明和创新成果,带领苹果公司,向实体键盘的这个死穴,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引发了电脑端和手机端的两场UI的变革,采用战略完全相同、如出一辙、别无二致,就是通过UI设计,实现依场景而变、可随时切换、指示醒目、图标形象、清晰明了的简明操作,而且革命的对象只有一个,都是倒霉的键帽印字、一成不变、无法变通的实体键盘,乔布斯总是与它过不去,屡次对它宣战而大获成功,第一次利用鼠标夺取其王位、被排挤到角落,另一次更是干净利索地彻底清除!
由此,我们得到的UI设计原则是,应当是UI去适应软件应用,而不是软件来适应UI界面!
延伸探讨,实体键盘是否会被淘汰?
第四回 动态键盘 随机应变 指引未来光明路
难道,实体键盘就此会沉沦下去,逐步被淘汰而消亡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它还有机会。
事实上,乔布斯的这两次UI创新其实并不完美,是要用户付出代价的。
其一,智能手机,人们每天都要伺候着给它充电,甚至不嫌麻烦为它带着充电宝,其触摸屏也没有反馈触感,没有了功能手机长时间待机和实体键盘的真实触感。
其二,电脑GUI 的这种鼠标操作,也有诸多弊端,原本应该待在工作区内进行划线、选择等平面定位操作的鼠标,因为要调取命令,被迫在工作区与命令区之间来回奔忙,频繁中断,打乱了流畅的节奏而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铺满屏幕的命令区挤压了工作区的空间,而且成为影响工作的干扰因素。所以,专业人员只能被迫靠背记命令而通过键盘的快捷键或自定义键操作来提高效率,但却极大提升了学习成本和代价。
实体键盘最致命的缺陷,就是被乔布斯紧紧盯住的其键帽印字的一成不变、不可变通性,这个缺陷还是有改正机会的,就是每个按键能够动态显示所要操控的字符或命令,使得整个键盘能够依场景而变化、随时可切换,实现不必学习、不必记忆的人性化操作。这无疑是符合乔布斯诺言的,具有极大的市场机会。
2008年4月,俄罗斯Art.Lebedev工作室经历N次跳票,终于推出了Optimus Maximus键盘,号称万键之王,其每个按键就是一个OLED显示屏,每个按键都可以自定义图案,功能一目了然;打开配置软件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自定义键盘。惊艳而出色的表现令大家眼前一亮,这无疑就是替代键帽印字键盘最理想的产品了,但是其价格实在太昂贵了,每只键盘售价高达13000元人民币,大家只能望而兴叹----买不起!
但是,这款万键之王的动态键盘却具有极其非凡的意义,实体键盘也有机会通过自身改造,实现依场景而变化、随时可切换,实现不必学习、不必记忆的人性化操作,进一步令普通大众得以享受便利操作。
这种显示型动态键盘确定无疑,就是实体键盘未来发展之路!
本文为原创文字,转载请注明出处。
键王13823286864
2019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