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CCNP日志----第一天 回顾OSI七层模型与静态路由

本文深入探讨了网络通信的核心概念,包括OSI七层模型与TCP/IP模型的对比,详细解析了传输层协议TCP与UDP的工作原理及特性,以及网络层协议IPV4/IPV6的关键作用。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子网划分、CIDR、静态路由等网络管理技术,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网络基础知识。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CCNP第一天总结:
一.OSI七层模型与TCP/IP模型
TCP/IP(实际) OSI 模型(参考)
应用层 抽象语言(文字、声音、图像…)转换为编码
表示层 编码 →二进制
会话层 提供应用程序的会话地址
上三层为数据流层—交数据进行加工处理,达到可以传输的标准

下四层为传输流层—负责数据的传递
传输层 TCP/UDP协议 —分段(MTU限制)、端口号
网络层 IPV4/IPV6协议----逻辑寻址(临时)
数据链路层----控制物理层 以太网、PPP/HDLC/帧中继、令牌环…
物理层
二.传输层的协议
UDP:用户数据报文协议-非面向链接的不可靠传输协议–仅完成传输层的基本
工作
TCP:传输控制协议—面向链接的可靠传输协议—传输层的基本工作之上还需要
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面向链接----三次握手 在通讯之前进行会话建立
可靠传输----四种机制 确认、重传、排序、流控(滑动窗口)
UDP报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CP报头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三.网络层协议
IPV4协议:
Padding用于跨层封装
总结:TCP/IP和OSI模型的区别
1、层数不同
2、在网络层—TCP/IP仅支持IPV4和IPV6这种Internet协议
OSI支持所有的三层协议
3、TCP/IP支持跨层封装 — 设备间沟通协议,因为设备工作层面较低,且均为直连设备,所有大多使用跨层封装来加速沟通;特例为ICMP—可以通用的远距离跨层封装协议;
在跨层封装到3层报头时,数据被直接填充到IP报头中;对流量进行分片和协议号的添加来实现分段流量以及进程区分;
在跨层封装到2层报头时,数据被直接封装以太网报头中;
以太网报头存在两代:
第一代 LLC+MAC两层—逻辑链路控制层+介质访问控制层(可以跨层)
第二代仅一层封装 -----源、目标MAC地址+类型号(无法跨层封装)
在非跨层到二层时,使用第二代以太网封装,在跨层封装时使用第一代;
名词注解:
PDU—协议数据单元—对各层数据封装的称呼
应用层—报文
传输层—段
网络层—包
数据链路层—帧
物理层----比特流

封装—数据从上层向下层加工,过程中不断增加报头;
解封装—封装的反向过程,数据的识别过程;
ARP:地址解析协议—通过对端的一个地址来获取另一种地址
AARP正向ARP—通过对赌IP地址,广播查询到对端MAC地址
RARP反向ARP----通过对赌的MAC地址,单播查询到对端的IP地址
FARP无故arp—使用AARP来查询本地的ip,获知网络中是否存在和本地一样的ip地址—地址冲突检测
IP地址—IPV4地址32位二进制,点分十进制标识
IPV6地址128位二进制,冒分十六进制标识
子网划分—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延长掩码的长度,来将一个网络号划分为多个;
CIDR无类域间路由(汇总)—取相同位,去不同位;缩短掩码的长度来将多个网络号合成一个;–存在子网汇总(将已经划分后的子网进行汇总,其汇后的掩码长于或等于主类掩码长度)和超网两种(将主类网络进行汇总,汇总后掩码长度短于主类掩码)
IP地址的划分: 1.先找出骨干网段需要多少个/30的子网。
2.根据/30的子网个数确定划分后的子网掩码(要6个/30的就需要划分为/27的;4个/30的就要划分为/28的)
3.对所拥有的IP地址进行划分。

静态路由
CORE(config)#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12.1.1.1
CORE(config)#ip route 192.168.1.0 255.255.255.0 f0/0
前缀 目标网络号 下一跳或出接口
下一跳:流量从本地发出后下一个入口ip
出接口:流量从本地的发出接口
汇总—在编辑静态路由条目时;若需要访问一些连续子网,且访问的路径相同,可以将这些连续子网进行汇总运算,之后静态路由仅指向汇总条目即可;
连续子网,母网相同,掩码长度一致;只有连续子网可以汇总;

黑洞—汇总的地址中包含网络内实际不存在的网段,那么在访问这些网段时将有去无回;建议在汇总时,尽量的精确汇总;

缺省—一条不限定目标的路由条目;在路由表中*号标识;查表时在查看完本地所有的直连、静态、动态路由或依然没有可达路径,才使用该条目;
r1(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12.1.1.2

空接口—当黑洞与缺省路由相遇以后,必然出现环路
在黑洞路由器上,配置一条到达汇总地址的空接口防环路由;
r1(config)#ip route 1.1.0.0 255.255.252.0 null 0

负载均衡 到达同一目标网段时,若存在多条可达路径,且开销相似,可以让设备将流量拆分后延多条路径同时传输;
S 1.1.1.0 [1/0] via 12.1.1.2
[1/0] via 13.1.1.2

内容概要: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调制的能量高效分子通信方案(SM-MC),将传输符号分为空间符号和浓度符号。空间符号通过激活单个发射纳米机器人的索引来传输信息,浓度符号则采用传统的浓度移位键控(CSK)调制。相比现有的MIMO分子通信方案,SM-MC避免了链路间干扰,降低了检测复杂度并提高了性能。论文分析了SM-MC及其特例SSK-MC的符号错误率(SER),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其性能优于传统的MIMO-MC和SISO-MC方案。此外,论文还探讨了分子通信领域的挑战、优势及相关研究工作,强调了空间维度作为新的信息自由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技术挑战。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通信理论基础,特别是对纳米通信和分子通信感兴趣的科研人员、研究生和工程师。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理解分子通信中空间调制的工作原理及其优势;②掌握SM-MC系统的具体实现细节,包括发射、接收、检测算法及性能分析;③对比不同分子通信方案(如MIMO-MC、SISO-MC、SSK-MC)的性能差异;④探索分子通信在纳米网络中的应用前景。 其他说明:论文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还给出了具体的码实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复现实验结果。此外,论文还讨论了分子通信领域的标准化进展,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如混合调制方案、自适应调制技术和纳米机器协作协议等。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