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光谱光度标准解读
1. 引言
在任何反射系统中,需要建立100%信号以及接近零的信号水平(全吸收或无信号),同时要使用灰度标准来设置系统的光度线性。多年来,已经开发出多种用于设置这些水平的标准。理想的漫反射测量标准是“完美反射扩散器”,但实际上并不存在这样的材料,不过有很多材料在近红外范围内接近这一理想标准。
理想的人工标准材料应具备以下特性:
- 可运输,若不可运输则易于高可靠性地复制;
- 对时间、辐射、温度、大气等因素稳定;
- 均匀且表面光滑;
- 漫反射且光谱无选择性;
- 不透明;
- 无荧光;
- 易于处理且容易获取。
自反射光谱学诞生以来,人们使用了多种材料来实现这一概念。早期,碳酸镁、白垩或氧化镁等被用作白色参考标准材料,但它们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碳酸镁和白垩的反射率相对较低,氧化镁虽然有所改进,但稳定性较差。后来,高纯度硫酸钡成为了一种改进的标准材料。
2. 硫酸钡标准
硫酸钡并非完美的标准材料。它需要极高纯度,以避免商业级中常见的铁杂质。其反射率取决于起始材料的厚度、粒径和填充粉末的密度,通常粉末填充密度为2.0 g/cm³。此外,即使是最细的硫酸钡压制的颗粒也非常易碎,容易吸收大气中的杂质或因静电吸附灰尘。
适合用作标准的商业级硫酸钡包括蔡司的“Barium Sulfat für Weisstandard”、孟塞尔(原伊士曼)的“White Reflectance Standard Grade”和和光(日本)的纯精细化学级。同时,作者发现一些商业药用级硫酸钡在反射率方面与上述材料相当。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