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码朋克、去中心化身份与世界和平的探索
1. 密码朋克:去中心化的起源
在早期的黑客群体中,有一部分人认为黑客“职业”是有价值的,甚至带有一定的人文主义色彩。黑客活动融合了技艺与智慧,并且坚决抵制暴力。他们热衷于世界上最精密机器的创造与发展,坚信技术有责任做出贡献。基于此,他们分享和交流想法、代码与建议,以改进技术并解决技术难题。
这一运动通过密码朋克邮件列表不断发展壮大,到1997年,该列表已有超过2000名订阅者。它是数学、密码学、计算机科学以及涉及隐私和加密的政治等技术讨论中最活跃、最权威的论坛之一。1993年,史蒂文·利维在《连线》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加密反叛者》的文章,精准地捕捉到了密码朋克运动的精髓:他们期望构建一个只有个人主动选择披露信息足迹时才会被追踪的世界,而实现这一愿景的唯一途径就是广泛应用密码学。然而,政治因素成为了阻碍,政府中的一些强大势力试图控制这些工具。简而言之,在解放加密技术和压制加密技术的双方之间,一场“战争”正在悄然上演。
密码朋克邮件列表的创始人之一约翰·吉尔摩,后来成为了电子前沿基金会(EFF)的创始人。EFF是一家知名的非营利组织,致力于在数字世界中捍卫隐私和个人自由。
2. 数字自由、数字现金与去中心化
密码朋克们为捍卫数字隐私和自由所探索的核心思想,促使其中一部分人涉足数字货币领域。像魏岱、尼克·萨博和哈尔·芬尼等著名的密码朋克,后来启发了比特币的创造者中本聪。魏岱创造了b - money,尼克·萨博提出了比特黄金,哈尔·芬尼则发明了可重复使用的工作量证明(RPOW)。中本聪的白皮书还引用了魏岱的观点,并且哈尔·芬尼与中本聪完成了第一笔比特币交易。
他们的理念也影响了传奇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