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关系(续)

关系的性质

关系的五种基本性质


  关系的性质主要有以下五种: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
定义7.11 设R为A上的关系,
  (1) 若x(x∈A→<x,x>∈R),则称R在A上是自反的。
  (2) 若x(x∈A→<x,x>R),则称R在A上是反自反的。
  例如A上的全域关系EA,恒等关系IA都是A上的自反关系。小于等于关系LA,整除关系DB分别为A和B上的自反关系。包含关系R是给定集合族A上的自反关系。而小于关系和真包含关系都是给定集合或集合族上的反自反关系。

例7.10 设A={1,2,3},R1,R2,R3是A上的关系,其中
    R1={<1,1>,<2,2>}
    R2={<1,1>,<2,2>,<3,3>,<1,2>}
    R3={<1,3>}
说明R1,R2和R3是否为A上的自反关系和反自反关系。
   R2是自反的,R3是反自反的,R1既不是自反的也不是反自反的。

定义7.12 设R为A上的关系,
  (1) 若xy(x,y∈A∧<x,y>∈R→<y,x>∈R),则称R为A上对称的关系。
  (2) 若xy(x,y∈A∧<x,y>∈R∧<y,x>∈R→x=y),则称R为A上的反对称关系。
  例如A上的全域关系EA,恒等关系IA和空关系都是A上的对称关系。恒等关系IA和空关系也是A上的反对称关系。但全域关系EA一般不是A上的反对称关系,除非A为单元集或空集。
例7.11 设A={1,2,3},R1,R2,R3和R4都是A上的关系,其中
    R1={<1,1>,<2,2>}
    R2={<1,1>,<1,2>,<2,1>}
    R3={<1,2>,<1,3>}
    R4={<1,2>,<2,1>,<1,3>}
说明R1,R2,R3和R4是否为A上对称和反对称的关系。
   R1既是对称也是反对称的。R2是对称的但不是反对称的。R3是反对称的但不是对称的。R4既不是对称的也不是反对称的。
定义7.13 设R为A上的关系,若

    xyz(x,y,z∈A∧<x,y>∈R∧<y,z>∈R→<x,z>∈R),
则称R是A上的传递关系。
  例如A上的全域关系EA,恒等关系IA和空关系都是A上的传递关系。小于等于关系,整除关系和包含关系也是相应集合上的传递关系。小于关系和真包含关系仍旧是相应集合上的传递关系。
例7.12 设A={1,2,3},R1,R2,R3是A上的关系,其中
    R1={<1,1>,<2,2>}
    R2={<1,2>,<2,3>}
    R3={<1,3>}
说明R1,R2和R3是否为A上的传递关系。
   R1和R3是A上的传递关系,R2不是A上的传递关系。

关系性质的等价描述


  下面给出这五种性质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

  定理7.9 设R为A上的关系,则
  (1) R在A上自反当且仅当IAR
  (2) R在A上反自反当且仅当R∩IA=
  (3) R在A上对称当且仅当R=R-1
  (4) R在A上反对称当且仅当R∩R-1IA
  (5) R在A上传递当且仅当RRR
  
  (1) 必要性。
  任取<x,y>,由于R在A上自反必有
    <x,y>∈IAx,y∈A∧x=y<x,y>∈R
从而证明了IAR
  充分性。
  任取x,有
    x∈A<x,x>∈IA<x,x>∈R
因此R在A上是自反的。

  (2) 必要性。用反证法。
  假设R∩IA,必存在<x,y>∈R∩IA。由于IA是A上恒等关系,从而推出x∈A且<x,x>∈R。这与R在A上是反自反的相矛盾。
  充分性。
  任取x,则有
    x∈A<x,x>∈IA<x,x>R (由于R∩IA=)
从而证明了R在A上是反自反的。

关系的闭包

基本概念


  设R是A上的关系,我们希望R具有某些有用的性质,比如说自反性。如果R不具有自反性,我们通过在R中添加一部分有序对来改造R,得到新的关系R',使得R'具有自反性。但又不希望R'与R相差太多,换句话说,添加的有序对要尽可能的少。满足这些要求的R'就称为R的自反闭包。通过添加有序对来构造的闭包除自反闭保外还有对称闭包传递闭包

定义7.14 设R是非空集合A上的关系,R的自反(对称或传递)闭包是A上的关系R',使得R'满足以下条件:
  (1)R'是自反的(对称的或传递的)
  (2)RR'
  (3)对A上任何包含R的自反(对称或传递)关系R''有R'R''。
  一般将R的自反闭包记作r(R),对称闭包s(R),传递闭包记作t(R)。

闭包的性质


定理7.13 设R是非空集合A上的关系,
  (1)若R是自反的,则s(R)与t(R)也是自反的。
  (2)若R是对称的,则r(R)与t(R)也是对称的。
  (3)若R是传递的,则r(R)是传递的。
   只证(2)。
  由于R是A上的对称关系,所以R=R-1,同时IA=IA-1。得
    (R∪IA)-1=R-1∪IA-1
从而推出
    r(R)-1=(R∪R0)-1=(R∪IA)-1=R-1∪IA-1=R∪IA=r(R)
这就证明了r(R)是对称的。
  为证明t(R)是对称的,先证明下述命题:
  若R是对称的,则Rn也是对称的,其中n是任何正整数。
  用归纳法。
  n=1,R1=R显然是对称的。
  假设R
对于希望练习离散数学中二元关系题目的人来说,可以参考如下资源与建议来获取相关的练习题: 查找在线教育资源和教材辅助材料。许多大学会提供公开课程资料,在这些地方通常能找到关于二元关系的习题集以及解答指南。 利用学术网站和论坛。像Math Stack Exchange这样的平台上有大量的讨论帖,其中包含了各种难度级别的二元关系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访问专门针对考试准备的网站。例如蚂蚁文库、中国教育在线等提供了不同年度的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包括有关于离散数学的内容,这里可能涵盖了一些涉及二元关系的问题。 考虑加入学习小组或者社区。在社交媒体群组或是专业的学习平台上与其他学生交流心得,分享有价值的练习资源。 直接从教科书中寻找。如果正在跟随特定课本学习,则该书应该已经编排好了配套的练习题;此外还可以查阅其他版本的离散数学校本以获得更多样化的训练机会。 为了更具体地帮助到您,以下是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如何处理二元关系类型的题目: 定义一个给定集合上的二元关系,并确定它是否满足某些性质(如反射性、对称性或传递性)。 ```plaintext 设R是整数集Z上由下述规则决定的关系:对于所有的a,b ∈ Z, (a,b)∈ R 当且仅当 a-b 是偶数。证明这个关系是对称性的。 ``` 识别有限集合之间的所有可能存在的二元关系数量。 ```plaintext 计算{1,2} 和 {3,4} 这两个集合之间能建立多少种不同的二元关系? ``` 给出一个实际应用场景中的二元关系实例,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种表示方式。 ```plaintext 描述社交网络中朋友连接的概念作为一个无向图上的二元关系的例子。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