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念
ustcxjt
技术控,关注嵌入式、Linux、JAVA、mysql、分布式存储相关技术,喜欢折腾
展开
-
【转】是该重新定义“人”的时候了
认识Jeffrey Gordon博士是在几年前NIH的一个项目评审会议上,他是肠道(人体)菌群研究方面的专家,组织那次的评审。我很欣赏他的科普能力:他能用数据吸引外行,使大家对菌群研究都感兴趣,也就使得这个领域迅速热起来。点下图可以链接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的有关介绍:文章引用Gordon博士说:“我们认为人体携带的微生物细胞数是人体本身细胞数的十转载 2011-10-23 12:57:22 · 877 阅读 · 0 评论 -
《SCIENCE》公布的125个科学前沿问题
世界顶级科学杂志《SCIENCE》公布的125个科学前沿问题在庆祝SCIENCE创刊125周年之际,该刊杂志社公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发表在7月1日出版的专辑上。在今后1/4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将致力于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这125个问题如下(前25个被认为是最重要的问题): 1宇宙由什么构成?2意识的生物学基础是什么?3为什么人类基因会如此之少?4遗传变异与人类健康的转载 2012-02-13 00:00:27 · 1331 阅读 · 0 评论 -
科学家实现快速操控光的量子状态
科学家实现快速操控光的量子状态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14日(北京时间)报道,科学家一直希望用光子代替电子实现更快捷安全的光通讯,现在,科学家们成功证明,他们能更快速地(在几纳秒内)控制与目前光通讯网络中所用光波波长一样的光子的路径和偏振,新光子电路可整合进现有的光通讯网络中,从而显著改进网络的性能。最新研究朝实现光量子通讯迈进了一步。转载 2012-02-16 13:26:36 · 953 阅读 · 0 评论 -
科学家开发出能加密和破译图像的生物计算机
科学家开发出能加密和破译图像的生物计算机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8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加州斯克里普斯研究院和以色列理工学院科学家开发出一种生物计算机,目前可用于破译存储在DNA芯片中的加密图像。这是首次通过实验演示基于DNA计算的分子图像密码系统。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应用化学》上。 电子计算机由硬件、软件、输入和输出4个部分构成转载 2012-02-16 13:29:11 · 713 阅读 · 0 评论 -
科学家破解卫星电话加密算法
科学家破解卫星电话加密算法 近日,德国波鸿鲁尔大学霍斯特-戈尔兹信息安全研究所(HGI)的研究人员成功破解了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的卫星电话加密算法,证明使用卫星电话也存在被窃听的危险。 全球有很多地区无法保证移动电话的使用,因此,在非常偏远的地区、战乱地区、第三世界国家和海上,卫星电话成为及时沟通的好工具。卫星电话通过电磁波直接与转载 2012-02-16 13:25:17 · 1179 阅读 · 0 评论 -
科学家成功实现八光子薛定谔猫态
科学家成功实现八光子薛定谔猫态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潘建伟与同事陈宇翱、陆朝阳等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制备八光子薛定谔猫态。该项研究成果2月12日发表在《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上。 据悉,该研究成果的论文预印本于2011年5月底在网站arXiv.org公开后,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后,欧洲物理学转载 2012-02-16 13:28:03 · 990 阅读 · 0 评论 -
研究证明量子纠错最基本形式
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量子计算机,但是各国许多实验室正以极大的热情追寻这个梦想。如何实现量子计算?方案虽不少,但问题是要实现对微观量子态的操纵确实太难。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耶鲁大学的物理学家证明了量子纠错的最基本形式,这在量子计算发展中迈出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在此前沿领域,有望比当今最先进计算机的信息处理速度成倍提高。该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在线版上。转载 2012-02-29 16:35:27 · 1267 阅读 · 0 评论 -
单分子内电荷分布成像首次实现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27日报道,IBM苏黎世研究所的科学家首次成功地为单个分子内的电荷分布成像。这一成就将使科学家能对单分子开关、原子与分子间键的形成进行深入研究,也使这一技术在未来太阳能的光能转化、能量存储或分子尺度的计算设备等领域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IBM公司的科学家使用一类特殊的原子力显微镜——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在低温环境和超高真空内,直接为单个萘酞菁有机分子内的电荷转载 2012-02-29 16:34:15 · 1143 阅读 · 0 评论 -
IBM量子计算机获重大突破 可进行百万项计算
IBM量子计算机获重大突破 可进行百万项计算IBM的3D超导量子比特装置,一个量子比特(长度大约在1毫米左右)悬浮在小型蓝宝石芯片的空腔中央。这个空腔由装置的两半闭合后形成,测量通过向连接器传递微波信号进行。空腔的宽度大约在1.5英寸(约合3.81 厘米)左右。对于单个量子比特演示来说,这个装置的尺寸似乎有点大。研究小组表示这一系统可以按比例放大转载 2012-03-02 13:09:53 · 1339 阅读 · 0 评论 -
你这个创业项目,如果腾讯跟进了,而且几乎是产品上完全复制,你会怎么办?
关注这个问题很久了。我来回答一下,答案有点罗嗦。是看了其他人的答案后想说点什么,这些话是写给普通用户和创业者看的,而不是给投资人看的。加个更确切的标题:创业者该如何看待腾讯的竞争。 第一,并不是非此即彼!这世界上的东西,有些有一个就够了,有些事,则多存在一个,给大家多一个选择是好的。比如QQ这样的通讯工具,有一个就够了,多了也没用,但是像BBS论坛,则多一个挺好,每一个氛围都会不转载 2012-03-19 18:32:34 · 939 阅读 · 0 评论 -
机械放大器首次接近量子噪声极限
机械放大器首次接近量子噪声极限有望用于量子计算机研制 基于Z字形腔室(左)和机械梁(右)的一种新放大器能够产生接近于量子噪声极限的噪声。图片来源:M. A. Sillanp 对于许多现代技术而言,在放大电信号的同时将噪声最小化是至关重要的。如今,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装置,能够在放大微波的同时实现量子力学所允许的最小噪声。这种装置能够被用来处理量子计转载 2012-01-05 13:09:12 · 1002 阅读 · 0 评论 -
比利时研制全息图像电视 可取代现有3D技术
比利时研制全息图像电视 可取代现有3D技术全息视觉可以为众多观众提供自然的3-D体验。北京时间1月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近年来,全息电视技术成为业界越来越热门的话题,世界各国也都在全息电视技术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全息电视就能够出现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近日,比利时一家研究机构提出一种全新的实现方案,或许很快就能够将真正的全息图转载 2012-01-05 13:04:34 · 865 阅读 · 0 评论 -
量子系统环境调控首次实现
量子系统环境调控首次实现 近日,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李传锋研究组与芬兰、德国的研究组合作,在实验上首次实现了对开放量子系统的环境调控,观察到了开放系统的马尔科夫过程到非马尔科夫过程的突变现象。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12月3日的《自然—物理》上,并被该刊《新闻与观察》栏目专门报道。 具有马尔科夫特性的环境会破坏量子系统特有的相干性,这就是所谓的消相转载 2011-12-07 13:49:49 · 544 阅读 · 0 评论 -
美一篇论文成世上被引次数最多论文:超27万次
奥利弗·豪·洛瑞在谷歌中输入“奥利弗·豪·洛瑞”这个名字,只能得到几张面容模糊的肖像照,寥寥无几的新闻报道,以及一篇发表于1951年的学术论文。 一篇就足够了,这可是全世界被引用次数最多的论文。截至2004年1月,这篇题为《用Folin-酚试剂测量蛋白质》的生物学论文已经获得了275699次引用。论文中,洛瑞根据自己在美国纽约公共健康研究所作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测定蛋白含量的方法。转载 2011-12-07 14:02:34 · 2358 阅读 · 0 评论 -
世界最小电子电路诞生
一根导线上的电流可以使另一根导线上产生电流,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这一新的发现,可以从是根本上促进开发未来电子产品。有一组科学家,他们的领导是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物理系的圭劳姆•热尔韦(Guillaume Gervais)和桑迪亚国家实验室(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的麦克•李力(Mike Lilly),他们设转载 2011-12-10 18:28:47 · 772 阅读 · 0 评论 -
微芯片上生成操控量子纠缠获成功
微芯片上生成操控量子纠缠获成功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12日(北京时间)报道,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表明,可以完全基于微小的硅芯片,生成、操控和测量量子纠缠现象,并将其用于塑造量子电路。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光子学》杂志上。 量子纠缠是制造量子计算机的基础资源,为构建量子计算机,控制粒子纠缠和混合等复杂过程必须在转载 2011-12-13 17:34:17 · 832 阅读 · 0 评论 -
固态量子计算中退相干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杜江峰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和香港中文大学刘仁保教授合作,在金刚石N-V空位色心构成的单电子自旋体系中观测到了反常退相干现象。反常退相干现象的存在显示出电子自旋周围环境的量子特性以及可控制性。相关工作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该实验结果在利用量子噪声进行量子信息处理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由于环境会对量子系统发生耦合干扰,使得系统的相干性不可转载 2011-12-15 18:34:29 · 1733 阅读 · 0 评论 -
科学家制造迄今最低温度新纪录
科学家制造迄今最低温度新纪录可以用光束来囚禁原子,这些光束形成一个“光学晶格”,科学家们现在可以让它冷却到惊人的低温自然界的温度:310K 人的体温;273K水的冰点;217K干冰;184K地球表面出现过的最低气温;2.7K 宇宙空间的平均温度;1K 宇宙中已知的最低温度值,出现于布莫让星云(Boomerang Nebula)转载 2011-12-23 22:06:23 · 855 阅读 · 0 评论 -
科学家称未来黑客或可开发病毒感染人脑
美国加州的生物学家安德鲁·何塞尔认为细胞本身便是活体计算机,而DNA则是编程语言病毒和细菌和其寄主之间存在化学联系,它们会向我们输送某些化学物质。何塞尔警告称,在未来理论上可以利用这种输送机制向我们的身体发送特定类型的化学物质从而实现对我们行为进行控制的目的 北京时间12月16日消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合成生物学”是一个新兴的边缘学科。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对生物体进行基因改造,但是转载 2011-12-16 12:45:04 · 1338 阅读 · 0 评论 -
科学家发明晶体管可测量细胞内活动
科学家发明晶体管可测量细胞内活动 研究人员在日前在线出版的《自然—纳米技术》期刊上报告,硅纳米线和二氧化硅纳米管的组合物可用于测量细胞内的电子活动。 Charles Lieber和同事将一根纳米管和一条纳米线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T形结构。中空的纳米管能穿透到细胞膜中,将细胞内的液体带出来与纳米线接触。之后,在纳米线两端加上电压,使之像场效应晶体管一样运作转载 2012-01-11 18:00:13 · 507 阅读 · 0 评论 -
科学家设计出世界上最细纳米导线
科学家设计出世界上最细纳米导线 澳大利亚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1月6日在《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成功设计出迄今世界上最细的纳米导线,厚度仅为人类头发的万分之一,但导电能力可与传统铜导线相媲美。这项技术有望应用于量子计算机研制领域。 过去40多年来,工业界不断研发制造更小尺度的晶体管、导线等元件,以开发更先进的计算机。然而,元件达到原子尺度后问题显而转载 2012-01-11 18:03:21 · 1228 阅读 · 0 评论 -
新的搜索引擎
新的搜索引擎http://news.youkuaiyun.com/a/20120314/313081.html个人最欣赏的一段最棒的创意反而被视为不可能。我不知道再造一个搜索引擎是否是最棒的想法,但它或许会被认为是不可能的。最近我发现看似坚不可摧的Google们,防御要塞上也出现了裂痕。微软决定干搜索这个行当时,我就知道它已经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对微软而言转载 2012-03-21 18:24:57 · 811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