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多态(动态绑定)的底层原理:虚函数表


为了实现Java方法调用的动态绑定,HotSpot使用了与C++虚函数类似的机制,同时为了避免每个对象都维护一个虚函数表,就是设计了Oop-Klass模型,用Klass类保存类的元数据和虚函数表。

多态的理解

从java语言层面看,多态是指在编译期间不确定实际类型,在运行期间才根据实际类型调用具体的方法,一般在接口的多实现和类的继承有具体体现。
从JVM内部角度看,java多态的实现是通过itable(interface method table:接口方法表), vtable(virtual method table:虚函数表)来实现方法的准确跳转。
Java中的普通方法(没有static和final修饰)是动态绑定的,在C++中动态绑定通过虚函数来实现,代价是每个C++对象都必须维护一张虚函数表。Java的特点就是一切皆是对象,如果每个对象都维护一张虚函数表,内存开销将会非常大。JVM对此做了优化,虚函数表不再由每个对象维护,改成由oop-klass模型的Klass类型维护,所有属于同一类型的所有对象共用一张虚函数表。
注意: C++是每个对象持有虚函数表,java是通过OOP对象指向Klass对象,Klass对象持有该类的虚函数表,所有该类的对象共用一张虚函数表。java的普通方法都会在JVM都会在内部表示为类似于C++的虚函数。

C++的虚函数和纯函数的区别

纯函数: 在基类中只进行声明,不进行具体实现,而在子类进行具体实现,类似于java接口中的方法。
注意: C++允许多重继承,是通过抽象类来实现java中接口作用的,抽象类中都是纯函数
虚函数: 在基类中,使用virtual关键字修饰的函数,且有具体的实现,其子类可以覆写该虚函数,也可以不覆写该函数。虚函数在C++中的主要作用:实现多态和多重继承。

虚函数表

每一个含有虚函数(无论虚函数是其本身的,还是继承而来的)的类都至少有一个与之对应的虚函数表,其存放着该类所有虚函数对应的函数指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虚函数表的构造过程

子类重基类中拷贝一份虚函数表,使子类的虚函数表指针指向新的虚函数表,如果子类中覆写了基类的虚函数,则将函数表中覆写函数的函数指针替换为子类覆写的函数指针,如果子类中有新增的虚函数,则在该子类的虚函数表中追加新增的虚函数指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虚函数的调用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C++编译时,只知道pb是B类型的指针,并不知道该指针具体指向哪个对象,但无论pb指向哪个对象,被调用函数在虚函数表中偏移量是固定的,运行时根据传入对象的具体类型,找到对应的虚函数表,再根据相同虚函数在基类和不同子类中的偏移量相同,找到对应的虚函数执行。
多重继承: C++允许多重继承,当一个类继承多个类,且多个基类都有虚函数时,子类对象中将包含多个虚函数表的指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hink>我们正在讨论C++中的虚函数。用户的问题集中在虚函数的作用和实现原理上。根据提供的引用材料,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虚函数的作用是实现多态性(Polymorphism),允许使用基类的指针或引用来调用派生类的函数。这样,同一个接口可以根据实际对象类型调用不同的实现。 实现原理方面,C++通过虚函数表(vtable)和虚表指针(vptr)来实现动态绑定。每个包含虚函数的类都有一个虚函数表,其中存放了该类虚函数的地址。每个对象在创建时,会有一个指向其类的虚函数表的指针(vptr)。当通过基类指针或引用调用虚函数时,程序会根据vptr找到正确的虚函数表,然后调用相应的函数。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虚函数的作用和实现原理,并尽量使用清晰的结构。 ### 虚函数的作用 在C++中,虚函数用于实现运行时多态。具体来说,它允许: 1. **基类指针或引用调用派生类函数**:当基类指针指向派生类对象时,通过该指针调用虚函数,将执行派生类的版本。 2. **接口与实现分离**:基类定义接口(虚函数),派生类提供具体实现。 例如,考虑以下代码: ```cpp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Animal { public: virtual void speak() { cout << "Animal speaks" << endl; } }; class Dog : public Animal { public: void speak() override { // override 关键字确保重写虚函数 cout << "Dog barks" << endl; } }; int main() { Animal* animal = new Dog(); animal->speak(); // 输出 "Dog barks" delete animal; return 0; } ``` 这里,`Animal`类的指针指向`Dog`对象,调用`speak()`函数时,执行的是`Dog`类的实现。这就是多态的体现。 ### 虚函数的实现原理 虚函数的实现依赖于两个关键机制: 1. **虚函数表(vtable)**:每个包含虚函数的类都有一个虚函数表,它是一个函数指针数组,存储该类所有虚函数的地址。如果派生类重写了虚函数,则派生类的虚函数表中相应位置会替换为派生类的函数地址;如果派生类新增了虚函数,则会在虚函数表中追加。 2. **虚表指针(vptr)**:每个对象在创建时,编译器会隐式地在对象的内存布局中添加一个指向其类的虚函数表的指针(vptr)。通常,vptr位于对象内存布局的起始位置(但具体位置依赖于编译器)。 #### 内存布局示例 假设有基类`Base`和派生类`Derived`: ```cpp class Base { public: virtual void func1() {} virtual void func2() {} };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void func1() override {} // 重写func1 virtual void func3() {} // 新增虚函数 }; ``` - `Base`类的虚函数表包含两个函数指针:`&Base::func1`和`&Base::func2`。 - `Derived`类的虚函数表包含: - `&Derived::func1`(重写了`Base::func1`) - `&Base::func2`(未重写,所以还是基类的版本) - `&Derived::func3`(新增的虚函数) 当创建`Derived`对象时,其内存布局大致如下: ``` Derived 对象: vptr --> 指向Derived类的虚函数表 其他成员变量... Derived类的虚函数表: [0]: &Derived::func1 [1]: &Base::func2 [2]: &Derived::func3 ``` #### 调用过程 当通过基类指针调用虚函数时,例如: ```cpp Base* obj = new Derived(); obj->func1(); ``` 编译器生成的代码会执行以下步骤: 1. 通过`obj`找到vptr(通常位于对象起始地址)。 2. 通过vptr找到虚函数表。 3. 在虚函数表中查找要调用的虚函数的地址(例如,`func1`在表中的索引0位置)。 4. 调用该地址指向的函数。 这个过程称为动态绑定(或晚期绑定),因为在运行时才确定要调用的具体函数。 ### 注意事项 - **构造函数不能是虚函数**:因为在构造对象时,对象还没有完全构建,vptr可能还没有初始化。 - **析构函数通常应为虚函数**:特别是当基类指针指向派生类对象时,如果析构函数不是虚函数,则通过基类指针删除对象时只会调用基类的析构函数,导致派生类资源泄漏。 - **虚函数表由编译器在编译时生成**,每个类一份,所有该类的对象共享同一个虚函数表。 - **虚表指针在对象构造时由编译器插入的代码初始化**,指向正确的虚函数表。 ### 总结 虚函数是C++实现运行时多态的关键机制。它通过虚函数表和虚表指针实现,使得程序能够在运行时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调用正确的函数。理解虚函数的实现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设计面向对象的程序,并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 §§相关问题§§ 1. 虚函数表在内存中的存储位置? 2. 虚函数与纯虚函数有什么区别? 3. 多重继承下虚函数表的结构是怎样的? 4. 虚函数对程序性能有什么影响?</think>### C++虚函数的作用及实现原理 #### 一、虚函数的作用 虚函数的核心作用是**实现运行时多态**(Runtime Polymorphism),允许通过基类指针或引用调用派生类的重写函数。其核心价值体现在: 1. **接口与实现分离** 基类定义通用接口(虚函数),派生类提供具体实现。例如: ```cpp class Shape { public: virtual void draw() = 0; // 纯虚函数定义接口 }; class Circle : public Shape { public: void draw() override { /* 圆的具体绘制逻辑 */ } }; ``` 2. **动态绑定机制** 当通过基类指针调用虚函数时,实际执行的是对象真实类型对应的函数: ```cpp Shape* shape = new Circle(); shape->draw(); // 调用Circle::draw()而非Shape::draw ``` 3. **扩展性优势** 新增派生类无需修改现有代码,只需实现虚函数接口即可[^1]。 #### 二、实现原理底层机制) 虚函数通过**虚函数表(vtable)** 和 **虚表指针(vptr)** 实现动态绑定: 1. **虚函数表(vtable)** - 每个包含虚函数的类都有一个隐藏的虚函数表 - 表中按声明顺序存储该类所有虚函数的函数指针 - 示例内存布局: ``` | vptr | --> 指向虚函数表 | 成员变量... | ``` 2. **虚表指针(vptr)** - 编译器在每个对象头部隐式添加一个指针(通常占4/8字节) - 指向该类对应的虚函数表 3. **继承时的虚表构建** - 派生类会继承基类的虚表 - 重写虚函数时替换表中对应位置的函数指针 - 新增虚函数追加到表末尾 ```plaintext // 基类B的虚表 [0]: B::foo() [1]: B::bar() // 派生类D的虚表(重写bar,新增quz) [0]: B::foo() // 继承 [1]: D::bar() // 重写 [2]: D::quz() // 新增 ```[^2] 4. **动态绑定过程** 当调用`obj->virtual_func()`时: ```mermaid graph LR A[通过obj找到vptr] --> B[访问虚函数表] B --> C[根据偏移量定位函数指针] C --> D[执行目标函数] ``` #### 三、关键特性 1. **虚析构函数必要性** ```cpp class Base { public: virtual ~Base() {} // 确保正确调用派生类析构函数 }; ``` 若基类析构函数非虚,通过基类指针删除派生对象会导致资源泄漏。 2. **性能考量** - 虚函数调用比普通函数多2次内存访问(取vptr→取函数指针) - 无法内联(因运行时才确定具体函数) 3. **override关键字(C++11)** ```cpp class Derived : public Base { public: void func() override; // 显式声明重写,增强可读性 }; ``` #### 四、应用场景 1. 实现通用框架(如图形库、游戏引擎) 2. 回调机制(如事件处理系统) 3. 工厂模式创建对象 4. 接口抽象(类似Java接口) > 虚函数机制是C++多态的核心支撑,理解其底层实现有助于编写高效、可扩展的面向对象程序。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