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论坛闲逛,看到一个帖子,是香港杂志的扫描版,讲的是美女如何在DC面前摆POSE,多图,深入浅出,属于人像摄影的入门级教程。忍不住转载到喜悦去,并感叹国内杂志的实用性内容很少。
绿子跟帖说:
化妆品,再说大一点,女性消费类产品,包括化妆品、服装、首饰等。主要是搭配和小技巧,尤其是化妆的。我不懂化妆,但是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化得特失败,然后还特美的走在大街上的女生多如牛毛。
消费类电子产品,手机,MP3,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主要是导购和进阶使用。
买个数码相机摆着,或者压根就拍得很烂的大有人在。
很多手机的周边软件很强大,已经能和电脑很好地互动了,但是现在绝大部分人还是把通信录只存在手机里,手机丢了就哭天跄地。
暂时想到这两类,国内目前此类的实用性文章基本是空白,偶尔化妆品会有几篇实用的,但大多数还是翻译日本的。消费电子类的我基本就没看到过好的,大部分都是评测、评测、评测,一看就是拿厂商稿拼凑的,要不就是抄说明书。
到底什么原因呢,我个人分析是:能消费得起这些的人,不屑写稿子;而偶尔摸一下,攒了很久钱才买一次的人,又无法做到对同类产品了然于胸,随手找出一款产品的几个优点和缺点。说白了,国内还没形成这些产品的消费土壤,为什么国外有?因为国外的消费能力强嘛,一篇稿子的稿费很可能就够买一个数码相机的了。反过来说,能买数码消费品和月月买化妆品的人比比皆是,自然不缺作者。
我觉得他说得有些道理。国内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可是相关媒体并没有跟上,还是按照传统IT媒体的模式去做,评测加导购,只告诉你买什么,不告诉你买了以后怎么玩,很多技巧都是在论坛里面彼此交流,就连编辑本人也说--我拿来评测1个礼拜,怎么可能知道它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技巧?
现在PC算是普及了,所以举办什么装机大赛,总是应者云集。可是我们上次举办的摄影大赛,参赛者水平和数量却惨不忍睹。我们报纸面对的是普通消费者,不是专业网站上的疯狂Fans,他们不懂机器性能,不会拍漂亮照片,是我们的失职。
但这里面存在的问题正如绿子所说,能消费得起这些产品,经常更换的人根本就不屑于写稿,而眼巴巴买报纸来看的人,却只能看到那些编辑试用1个礼拜以后写出的评测稿和擅长在网上东搜西挖的职业写手写出的万金油稿。一个只能单向传播声音的消费电子类媒体,如何竞争得过那些能集中同一消费人群的网络社区?当人们只有在买东西时才想起你的时候,你如何能建立起稳定的读者群?
现在我们报纸在消费电子领域中应该算是有了一定影响力的,但我总是有一种忧虑,我们到底能给别人什么,我们到底能再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