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二锅头”?这是我国北方的一种烈酒,一口下去,两眼冒火,浑身发热。何谓“碧螺春”?此茶需要慢慢地品味,快喝猛喝是喝不出什么滋味来的。
这当然是一种比喻。用写作的“术语”说,就是:高考作文不像平时作文那样,必须有很强的“视觉撞击力”,让阅卷老师在一瞬间就被它吸引,被它打动。“犹抱琵琶半遮面”,太曲折、太含蓄,都是高考作文的大忌。
比较妥当的做法是:
必须努力写好第一小节和第二小节。一上场,就使出你的“看家本领”。切忌在第一小节大量复述或引录命题中的“材料”,切忌把第一二小节写得平平淡淡、唠唠叨叨。
你精心设计的有个性的“亮点”,你的精彩之笔,要尽量在文章的前头展示出来,不可遮遮掩掩,直到文章的末尾才露出姿容。要一“亮相”便获“满堂彩”,不能搞“图穷匕现”。
不要玩“深沉”,玩玄而又玄的“哲理”。应当旗帜鲜明,快人快语,尽快释放“动情力”,迅速打动阅卷老师的心灵弦索。
书写必须清清爽爽、一目了然,切不可给评卷老师的阅读增添“麻烦”。本来,阅卷速度就很快,你再把字迹搞得云天雾地,其结果就相当不妙了。
请看“话说诚信”的一篇佳作——《阿Q新传》的开头:
“‘砰砰砰’,土地庙的门被拍得山响,外面有人叫道:阿Q,办厂去。同去,同去,阿Q忙奔过去了。谁知没跑上几步,便被什么东西绊了个跟斗……于是阿Q醒了。
现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允许私营企业发展。于是未庄掀起了办厂热,王胡和小D都开设了自己的工厂,做上了老板,腰挂BP机手捧大哥大,风光得不得了,见了阿Q,连眼皮都不抬一下。一想到这,阿Q就气愤:‘***,不就是工厂吗?俺老Q也去办一个!’”
如此开头,一下子把人物的风采、时代的特色十分显明地突现出来,并造成强烈的悬念,使阅卷老师眼睛一亮,心弦一震,觉得非凝神注目地读下去不可。高考作文十分讲求这一种“凤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