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远程复制和异地容灾方案相关分析

本文介绍了Oracle数据库远程复制和容灾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基于存储层、逻辑卷以及redolog的复制方式,并详细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和技术特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针对oracle 数据库的远程复制、容灾主要有以下几种技术或解决方案:

(1)基于存储层的容灾复制方案

     这种技术的复制机制是通过基于SAN的存储局域网进行复制,复制针对每个IO进行,复制的数据量比较大;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同步或异步两种方式的复制。对大数据量的系统来说有很大的优势(每天日质量60GB以上),但是对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库版本等要求一致,且对网络环境要求较高。目标系统不需要有主机,只要有存储设备就可以,如果需要目标系统可读,需要额外的配置和设备,比较麻烦。

(2)基于逻辑卷的容灾复制方案

      这种技术的机制是通过基于TCP/IP的网络环境进行复制,有操作系统进程捕捉逻辑卷的变化进行复制。其特点于基于存储设备的复制方案比较类似,也可以选择同步或异步两种方式,对主机的软硬件环境的一致性要求比较高,对大数据量的应用比较有优势。其目标系统如果要实现可读,需要创建第三方镜像。个人认为这种技术和上面提到的基于存储的复制技术比较适合于大数据量的系统,或者是应用系统的容灾复制。

(3)基于Oracle redo log 的逻辑复制方式
使用这种方式主要有一些第三方软件,以及Oracle自己的DATAGUARD 中的Logical Standby。
目前,国外已经有了很多比较成熟的产品及成功案例,国内也有类似的产品,但在产品的成熟度和成功案例上跟国外还有一定的距离。
这类产品的基本原理基本相同,其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几个流程:
使用Oracle 以外独立进程,捕获redo log File 的信息,将其翻译成sql语句,再通过网络传输到目标端数据库,在目标端数据库执行同样的sql.如果其进程赶不上Oracle 日志切换,也可以捕获归档日志中的内容,也有的产品在源端以事务为单位,当一个事务完成后,再把它传输到目标端,所有产品一般都是以表为单位进行复制,同时支持大部分DDL的复制(主要在oracleArrayi环境中)。

      这种技术的技术特点和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目标端数据库一直是一个可以访问的数据库;
  (2)能保证两端数据库的事务一致性;   

      (3)因为使用oracle以外的进程进行捕捉,且其优先级低于oracle进程,所以对源系统数据库的性能影响很小;

      (4)基于其实现原理及多个队列文件的使用,复制环境可以提供网络失败、数据库失败、主机失败的容错能力;

      (5)因为这类软件复制的只是sql语句或事务,所以他可以完全支持异构环境的复制,硬件的型号,oracle的版本,操作系统的种类、版本等都没有要求。

      (6)这种方式还可以支持多种复制方式,比如集中,分发,对等复制、或者多层次的复制等。

      (7)由于传输的内容只是redolog archive log中的一部分,所以对网络资源的占用很小,可以实现不同城市之间的远程复制。

 基于redolog的逻辑复制产品有很多的优势,但跟上面提到过的其他方案比较起来,也有一些缺点:

      (1) 数据库的吞吐量太大时,其数据会有很大的延迟,当数据库每天的日志量达到60GB或更大时,这种方案的可行性较差。

      (2)实施过程可能会有一些停机时间,来进行数据的同步和配置的激活;

      (3)复制环境建立起来以后,对数据库结构上的一些修改需要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有一定的维护成本;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