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都是关于关系的,创建表时(因查询需求而异):
1.挑出事物,挑出你希望表描述的某样事物
2.列出一份关于那样事物的信息列表(必要信息)
3.使用信息列表,把综合信息拆分成小块信息,以便组织表。
原子性数据:数据具有所需求的最小块,不能或不应再分割(主观评语不具有原子性,因不方便查询,但有时恰恰需要主观评语,so看情况建表)
原子性数据规则一:具有原子性数据的列中不会有多个类型相同的值(eg:兴趣列中不能包含多个兴趣,否则通过兴趣查找会很抓狂)
原子性数据规则二:具有原子性数据的表中不会有多个存储同类数据的列(eg:不会出现兴趣一,兴趣二,兴趣三等列)
让数据具有原子性是创建一个规范化表的第一步。
下列问题有助于让你理解表中需要的内容:
1.你的表在描述什么事物?
2.以何种方式使用表取得表述的事物?
3.列是否包含原子性数据,可让查询既简短又直逼要害?
第一范式:
1.每个数据行必须包含具有原子性的值
2.每个数据行必须有独一不二的识别项,人称主键(Primary Key)
主键值不可为NULL(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