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项目时间管理的基本概念
1.1 时间和时间管理的概念
1.1.1 时间的概念
不能把时间、空间、物质三者分开解释
时,是对物质运动过程的描述;
间,是指认为的划分。
时间是 人的思维对物质运动过程的分割、划分。
时间的特征:
不可或缺、不可替代、不可暂停、不可储存、供给无弹性、不可倒转。
缺、替、停、存、弹、倒
1.1.2 时间管理的概念
时间管理是指,事先规划,并运用一定的技巧、方法与工具,实现对时间灵活有效的运用,从而实现个人或组织的既定目标。
时间管理的核心在于人的自我管理。
实现规划 —— 技巧方法与工具 —— 既定目标
1.1.3 时间管理的阶段
1、及时记录阶段
2、科学管理阶段
3、现代管理阶段
1.2 时间管理理论
1.2.1 时间管理理论的演变
1、便条和备录:第一代、在忙碌的工作中调整分配时间与精力;
2、规划与准备:第二代、强调日志,已注意到规划未来的重要性,制定目标和规划;
3、平衡与权衡:第三代、讲求优先顺序、注重效率,将价值观转为目标和行动;
4、分工与合作:第四代、“罗盘理论”。注重任务的性质,以价值、成果、贡献为中心,强调目标和方向,对效果的关注高于效率。
其主张的关键不在于时间管理,而在于个人管理以及分工合作的授权。
1.2.2 经典的时间管理理论
1、四象限法则:紧急又重要、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不紧急不重要。
2、时间abc分类法:紧急重要,次要、一般。
3、GTD(Getting Things Done 完成每一件事):收集、整理、组织、回顾、执行。
扩展:
1、麦肯锡30秒电梯理论:直奔主题,要点要在三条以内。
2、莫法特休息法:间作套种。
1.3 时间管理的意义
有效地时间管理可以:
1、减轻工作压力;
2、帮助人们思考工作计划;
3、提高组织效能;
4、促进目标达成。
扩展:
1、优秀的时间管理者:能够安排自己和其他人迅速适应工作量上的重大变革,并重新确定工作的优先顺序;
把个人管理看做他们时间管理工具包中的首要工具;
较容易察觉对于考虑正在进行的工作量的波动以及变革最后期限的需要,并且可能重新组织工作,已达到最好的效果。
2、差劲的时间管理者:很少或不花时间,系统的组织他们的工作任务;
倾向于处理邻近的,但是缺乏规划和远见的任务;
通常会亲自着手接踵而来的工作或者看起来最紧急的工作,而不善于组织其他人去完成。
1.4 项目时间管理的概念
项目时间管理又称为:项目工期管理、项目进度管理。
项目时间管理与成本、质量、范围管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共同对项目能否按时、低耗、高质量地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外项目时间管理的研究:
1、亨利·甘特:甘特图;
2、杜邦公司:关键路径法CPM(Critical Path Method);
3、北极星计划:PERT(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
国内项目时间管理研究:
1、郭阳等人:数学模型;
2、王亚平:有向模糊网络图。
1.5 项目时间管理的内容
1、活动的定义:识别和记录未完成项目、可交付物而需采取的具体行动;
2、活动的排序:识别和记录项目之间的关系;
3、估算活动资源:估算执行项目活动所需材料、人员和设备等资源的数量和种类;
4、估算持续时间:根据上一个步骤,估算完成具体某个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时段数;
5、制定计划进度:创建项目进度模型;
6、进度控制:监督进度的执行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