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中的集成学习有两个重要的策略,即Bagging与Boosting。面试中常常会问:简单说一下bagging和boosting么?他们有什么区别(偏差与方差的关系)?RT和GBDT哪个树的层数更多?为什么?
偏差(bias)和方差(variance):
为什么bagging是减少variance,而boosting是减少bias?为什么随机森林的树的深度往往大于GBDT的树的深度?这里涉及两个概念——偏差与方差。

偏差(bias)- 准:指的是算法的期望预测与真实值之间的偏差程度,反映了模型本身的拟合能力。要想low bias,就得复杂化模型,增加模型的参数但这样容易过拟合,过拟合对应上图的high variance,点很分散。low bias对应就是点都打在靶心附近,所以瞄的是准的,但手不一定稳。
方差(variance)- 确:度量了同等大小的训练集的变动导致学习性能的变化,刻画了数据扰动所导致的影响。要想low variance,就要简化模型,但这样容易欠拟合,欠拟合对应上图的high bias,点偏离中心。low variance对应就是点都打的很集中,但不一定是靶心附近,手很稳,但瞄的不准。
调参的目标:偏差和方差的协调,当我们建立模型时,偏差和方差都需要照顾到,一个也不能漏掉。
Bagging减少variance:
Bagging对样本重采样(有放回),对每一重采样得到的子样本集训练一个模型,最后取平均。由于子样本集的相似性以及使用的是同种模型,因此各模型有近似相等的bias和variance(事实上,各模型的分布也近似相同,但不独立)。
为了方便进行讲解,不妨认为各个子模型的bias和variance完全相等。因此 E ( ∑ X i n ) = E ( X i ) E(\frac{\sum X_i}{n})=E(X_i) E(n∑Xi)=E(Xi) ,所以bagging后的bias和单个子模型的接近,一般来说不能显著降低bias。另一方面,若各子模型独立,则有 Var ( ∑ X i n ) = Var ( X i ) n \text{Var}(\frac{\sum X_i}{n})=\frac{\text{Var}(X_i)}{n} Va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