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学习之,uboot的裁剪移植

本文详细记录了在Tiny6410开发板上进行U-Boot裁剪移植的过程,作为嵌入式学习的笔记。内容包括参考文章、U-Boot启动的两个阶段以及硬件初始化等,旨在为以后的开发板UBOOT移植提供参考。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手头上的开发板是tiny6410开发板,厂商给的资料里关于uboot的有如下几种: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都已经是编译好的成品uboot可根据板子型号来选取使用,但从事嵌入式工作必须对嵌入式系统的整个过程了如指掌,所以此次必须把uboot的整个裁剪移植过程详细记录下来,作为一个学习笔记,以供以后自己裁剪移植 不同厂商板子或者自己制作的板子的uboot的一个参考。

整个过程参考的是主要是这两篇文章: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xC6j78gBTGDXpI6BkeDNdAjHAhVXrMDqSzzhuh_-lGkqdmE0icMcp3aPV0Y3wkZJiKa9jjPy_39PFJEej5rEjSm_mrD3H-M1iDe3eqvVecS

http://www.docin.com/p-690085254.html

还有为解决在此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的知识准备:
玩转S3C6410之二 s3c-u-boot-1.1.6配置、编译、链接分析(一)

http://blog.youkuaiyun.com/xiaomeiqing/article/details/7021384

U-Boot是一款开源的bootloader,用于嵌入式系统的引导。而内核裁剪是指通过配置内核选项,去除不必要的功能和模块,从而减小内核的大小,提高系统的效率。 移植U-Boot一般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1. 获取U-Boot源代码:可以从U-Boot官网下载。需要根据目标平台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版本。 2. 配置编译环境:需要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uboot-mkimage、dtc等工具。 3. 配置U-Boot源代码:需要根据目标平台的具体情况进行配置,包括串口、网络、存储设备等。 4. 编译U-Boot: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编译U-Boot源代码。 5. 烧写U-Boot:将编译生成的U-Boot镜像烧写到目标设备中。 而内核裁剪的具体步骤如下: 1. 获取内核源代码:可以从Linux官网下载。需要根据目标平台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版本。 2. 配置编译环境:需要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make、gcc等工具。 3. 配置内核源代码:需要根据目标平台的具体情况进行配置,包括CPU架构、硬件设备、驱动程序等。 4. 编译内核:使用交叉编译工具链编译内核源代码。 5. 安装内核:将编译生成的内核镜像和设备树文件拷贝到目标设备中,并配置引导loader。 在进行内核裁剪时,可以使用make menuconfig命令进入配置界面。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需要的功能和模块,也可以将不需要的功能和模块去除。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模块和功能可能需要依赖其他模块和功能,如果去除了依赖的模块和功能,可能会造成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在进行内核裁剪时需要谨慎,确保不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