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2 物理层

本文介绍了物理层的基础概念,包括基带信号与宽带信号的区别、频带传输方式、信号编码技术,以及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的特点。此外,还详细探讨了各种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传输介质的特点,并对比了中继器与集线器的功能及应用场景。

第2章 物理层

2.1通信基础

  • 基带信号和宽带信号

    1. 基带信号:将数字信号1和0**直接用两种不同的电压表示,然后直接送到数字信道上去传输。不经过调制,常用于局域网。**
    2. 宽带信号:借助频带传输,可以将链路容量分解成两个或多个信道,每个信道可以携带不同的信号。 宽带传输中所有信号可以同时互不干扰地发送信号,链路容量大大增加
    3. 频带传输:将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送到模拟信道上的方式。远距离传输或无线传输
  • 相关计算

    1. 码元传输速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码元个数(也可称为脉冲个数或信号变化次数),单位波特(Baud)。码元可以多进制数,也可以二进制。

      波特率:表示信号每秒变化次数。比特率=波特率*log2n

    2. 信息传输速率(比特率或信息速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二进制码元个数。

    3. 奈奎斯特定理:理想低通信道下极限数据传输率=2WlogV,单位b/s。

    4. 香农定理:带宽受限且由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
      信道的极限数据传输速率=Wlog(1+S/N),单位b/s。 信噪比=10log10(S/N) 单位dB,如S/N=1000,信噪比30dB。

      传输速率受信噪比、频率带宽、调制速度影响,与信道发送速率无关。

    5. 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一个码元能对应的二进制位数有限。

    6. 正交振幅调制(QAM):模拟信号->数字数据。数据传输率R=Blog(m*n),m个相位,每个相位n种振幅

    7. 编码的脉码调制(PCM):抽样、量化、编码。设原始信号中最大频率为f,采样频率f’必须大于等于f的两倍,才能保证采样后的数字信号完整保留模拟信号的信息。


  • 编码
    1. 非归零码(NRZ),低电平0,高电平1。
    2. 曼切斯特编码(以太网):一个码元分为两个间隔,前高后低表示1。

曼切斯特编码是将时钟和数据包含在数据流中,在传输代码信息的同时,也将时钟同步信号一起传输到对方。每个码元的中间跳变作为收发双方的同步信息。

声音是模拟信号,曼切斯特编码最适合传输二进制数字信号

  1. 差分曼切斯特(局域网):码元为1,前半个码元的电平与上一个码元的后半个码元的电平相同。反之则为0。
  2. 4B/5B:数据流每4位作为一组,5位码共32种组合,其中16种对应16种不同的4位码,其余16作为控制码。

  • 电路交换、报文交换与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
阶段:建立连接、数据传输、连接释放
优点:
(1)通信时延小,适用于传输数量大。
(2)有序传输
(3)没有冲突,不同通信双方有不同的信道。
(4)可用于模拟和数字信号。
(5)实时性强。

缺点:
(1)建立连接时间长。
(2)线路独占,使用效率低。

适用于交互式会话类通信,对突发性通信不适应,系统效率低,不具备存储数据能力,不能平滑网络通信量,无法纠正传输过程中发生的数据差错。

报文交换
携带目标地址、源地址。存储转发。
优点:
(1)无需建立连接
(2)动态分配线路
(3)提高线路可靠性:某条故障重选另一条。
(4)提高利用率,提供多目标服务:一个报文可以发送给多个目的地址。电路交换不能。
缺点:
(1)存储转发,引发延时。
(2)要有较大的缓存空间。

不适用于实时通信应用环境(如语音、视频)

分组交换
优点:
(1)无需建立连接
(2)利用率高,相对于报文交换,简化存储管理。
(3)加速传输
(4)减少出错几率和重发数据量
缺点:
(1)传输延时
(2)需额外信息量
(3)失序、丢失、重新分组

选择传输量大:电路交换;端到端的通路由多段链路组成时,分组交换。

  • 分组交换分为:数据报与虚电路
表头数据报服务虚电路服务
连接的建立不要必须有
目的地址每个分组有完整的目的地址仅在建立连接阶段使用,之后每个分组使用长度较短的虚电路号
路由选择每个分组独立地进行路由选择和转发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按照同一路由转发
分组顺序无序到达有序到达
可靠性不可靠(面向无连接)可靠(面向连接)
对网络故障的适应性出故障结点丢失分组,其他分组路径选择发生变化,可正常传输所有经过故障结点的虚电路不能工作(必须重新建立一条新的虚电路)
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由用户主机进行流量控制,不保证数据报的可靠性可由分组交换网负责,也可由用户主机负责

对于出错率高的传输系统,易出现结点故障,采用数据报方式更合适(虚电路需重新建立)。

虚电路方式试图将数据报和电路交换方式结合起来。阶段:虚电路简历、数据传输、虚电路释放阶段。之所以“虚”,是因为这条电路不是专用的,每个结点到其他结点之间的链路可能同时有若干虚电路通过,它也可能同时与多个结点之间具有虚电路。


  • 补充
    1. 并行传输特点:距离短、速度快。串行传输特点:距离长、速度慢。(计算机内部并行传输)
    2. 电路交换是真正的物理线路交换;虚电路交换是多路复用技术,每条物理线路可以进行多条逻辑上的连接。
    3. 虚电路不只是临时性的,它提供的服务包括永久性虚电路(PVC),交换性虚电路(SVC)。前者是提前定义好的,基本上不需要任何建立时间的端点之间的连接,一个特定会话的虚电路是事先建立好的;而后者是端点之间的一种临时性连接,会话结束就取消。
    4. 数据报保证可靠性需要通过高层协议如TCP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技术可以保证其传输的可靠性,有序性。
    5. RTT表示往返传输时间。(等于两倍单向传输时间)

2.2 传输介质

  • 双绞线:

    1. 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双绞线(UTP)
    2. 双绞线带宽取决于铜线粗细和传输距离。
    3. 模拟/数字传输均可用。
    4. 距离远时,模拟传输需放大器放大衰减信号;数字传输需用中继器将失真信号整形
  • 同轴电缆:

    1. 50Ω同轴电缆、75Ω同轴电缆。(50主要用于传送基带数字信号,广泛用于局域网;75传送宽带信号,有限电视。)
    2. 外导体屏蔽层,良好抗干扰。

  • 光纤
    1. 多模光纤:全反射,近距离传输。
    2. 单模光纤:光纤直径只有一个光的波长,直线传播,远距离传输。

  • 无线传输介质

    1. 无线电波:强穿透,远距离传输。举例:无线手机通信,WLAN。
    2. 微波、红外线、激光:高带宽,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有一条视线通路,直线传播。

      红外通信和激光要把传输的信号转为红外光信号、激光信号,再直接在空间中传播。微波频率高、频段宽、信道容量大,沿直线传播,远距离需中继站。

    3. 卫星通信:利用同步卫星作中继来转发微波信号。

      优点:通信容量大、距离远、覆盖广,缺点:端到端延迟时间长,受气候影响,保密性差,误码率高。


  • 物理层接口的特性
    1.机械特性:规定物理连接时的规格、引脚数等。
    1. 电气特性:规定电压高地、阻抗、传输速率等。
    2. 功能特性:指明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接口部件的信号线(数据线、控制线、定位线等)的用途
    3. 规程特性(过程特性):工作规程和时序关系
      物理层接口标准:EIA RS-232-C、ADSL、SONET/SDH

2.3物理层设备

  • 中继器(转发器)
    1. 功能:将信号整形并放大再转发出去。
    2. 原理:信号再生(不是简单放大)
    3. 两个端口,若故障,相邻两个网段的工作受影响。仅作用于信号的电气部分

      两端的网络部分是网段,而不是子网。两端一定是同一个协议,不能连接两个速率不同的网段。

    4. 用途:局域网内扩大网络规模。
    5. 5-4-3规则:用4个中继器串联的5段通信介质中只有3个段可以挂接计算机,其余两个段只能用做扩展通信范围的链路段,不能挂接计算机。

注:放大器、中继器都起放大作用,放大器放大模拟信号,原理:衰减信号放大。中继器放大的是数字信号,原理:衰减信号整形再生。
  • 集线器Hub
    1. 多端口中继器,同时输入会冲突,半双工
    2. 主要用于双绞线组件共享网络,
    3. 集线器属于同一冲突域(二层交换机解决),同一个广播域(三层交换机解决)
标题SpringBoot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研究AI更换标题第1章引言介绍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论文创新点。1.1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对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的重要性。1.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情况。1.3研究方法及创新点概述本文采用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第2章相关理论总结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相关理论,包括系统架构、开发技术等。2.1系统架构设计理论介绍系统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2.2SpringBoot开发框架理论阐述SpringBoot框架的特点、优势及其在系统开发中的应用。2.3数据库设计与管理理论介绍数据库设计原则、数据模型及数据库管理系统。2.4网络安全与数据保护理论讨论网络安全威胁、数据保护技术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第3章SpringBoot智能在线预约挂号系统设计详细介绍系统的设计方案,包括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设计等。3.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划分系统功能模块,如用户管理、挂号管理、医生排班等。3.2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设计数据库表结构,确定字段类型、主键及外键关系。3.3用户界面设计设计用户友好的界面,提升用户体验。3.4系统安全设计阐述系统安全策略,包括用户认证、数据加密等。第4章系统实现与测试介绍系统的实现过程,包括编码、测试及优化等。4.1系统编码实现采用SpringBoot框架进行系统编码实现。4.2系统测试方法介绍系统测试的方法、步骤及测试用例设计。4.3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对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并提出优化建议。4.4系统优化与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提升系统性能。第5章研究结果呈现系统实现后的效果,包括功能实现、性能提升等。5.1系统功能实现效果展示系统各功能模块的实现效果,如挂号成功界面等。5.2系统性能提升效果对比优化前后的系统性能
<think>好的,用户现在想了解物理层协议测试的相关内容和方法,包括方法、工具和标准。我需要根据之前提供的引用内容,尤其是TC8规范相关的信息,来组织回答。 首先,用户之前问过C2M,但这次的问题完全不同,转向了车载以太网的物理层测试。需要确保回答准确,引用正确的资料。 用户提到的引用[1]、[2]、[3]、[4]都是关于TC8规范、物理层测试的具体内容,比如IOP和PMA测试,测试设备和步骤。这些引用需要被整合到回答中,特别是测试方法、工具和标准部分。 需要确定物理层协议测试的主要部分,根据引用,物理层测试分为IOP和PMA测试。IOP测试包括Link-up时间、信号质量、线路诊断;PMA测试可能涉及电气参数、抗干扰能力等。 测试工具方面,引用中提到的设备包括示波器、AWG、网络分析仪、IOP测试仪等。需要列出这些工具并说明其用途。 标准方面,TC8是主要规范,还有OPEN联盟的标准,以及IEEE 802.3和汽车行业的ISO相关标准。 用户可能需要了解具体的测试步骤,比如如何配置Master/Slave模式,Link-up时间测试方法。引用[4]中的测试步骤可以作为例子。 另外,用户可能关心测试目的和实际应用,比如为什么需要这些测试,如何确保车载以太网的可靠性。需要结合汽车行业的严格要求来解释。 还要注意回答结构清晰,分点说明方法、工具、标准,并给出应用实例,帮助用户理解。同时,检查是否需要补充其他相关信息,比如测试的挑战或最佳实践。 最后,确保引用正确,每个引用来源在回答中标明,例如引用[3]提到TC8规范,引用[4]的测试步骤等。</think>### 物理层协议测试方法、工具与标准详解 根据TC8规范及车载以太网物理层测试要求,物理层协议测试的核心目标是验证通信链路的电气特性、信号完整性及设备互操作性[^1][^3][^4]。以下是具体内容框架: --- #### **一、测试方法分类** 根据引用[2][3][4],物理层测试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 **IOP测试(互操作性测试)** - **目的**:验证不同厂商设备间的物理层兼容性 - **关键测试项**: - **Link-up/Link-down时间**:测量链路建立/断开时间(要求≤100ms[^2]) ``` 测试步骤示例(引用[4]): 1. 配置DUT为Master模式 2. 通过CANoe读取PHY状态 3. 触发链路断开并记录恢复时间 ``` - **信号质量**:评估眼图张开度、抖动容限(需满足IEEE 802.3标准) - **线路诊断**:检测线缆阻抗匹配(使用TDR技术) 2. **PMA测试(物理介质连接测试)** - **目的**:验证物理层芯片与传输介质的适配能力 - **关键测试项**: - **电气参数**:差分电压幅值(典型值±1V)、共模抑制比(CMRR>40dB) - **抗干扰能力**:通过注入共模噪声测试误码率(BER<1e-12) - **功耗特性**:测量PHY芯片在休眠/激活模式下的电流消耗 --- #### **二、测试工具与设备**(引用[2][4]) | **工具类型** | **具体设备/软件** | **功能说明** | |----------------------------|----------------------------------|----------------------------------| | **信号分析设备** | 高带宽示波器(>2 GHz) | 捕获眼图、测量上升/下降时间 | | **信号生成设备** | 任意波形发生器(AWG) | 注入干扰信号模拟真实噪声环境 | |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 | CANoe+以太网接口卡 | 监控PHY状态、配置Master/Slave模式| | **自动化测试系统** | 工控机+测试夹具 | 执行TC8定义的标准化测试序列 | | **专用测试仪器** | IOP测试仪、差分耦合器 | 评估链路建立过程的时序特性 | --- #### **三、测试标准与规范** 1. **核心标准**: - **TC8测试规范**:由OPEN联盟制定,明确IOP/PMA测试项及通过准则(如链路建立时间、信号幅度公差)[^1][^3] - **IEEE 802.3**:定义以太网物理层基础参数(如100BASE-T1的PMA特性) - **ISO 21111**:针对车载环境的电磁兼容性(EMC)附加要求 2. **测试流程标准化**(引用[4]扩展): ```mermaid graph LR A[供电电压校准] --> B[PHY模式配置] B --> C{Master/Slave切换测试} C --> D[信号质量采集] D --> E[抗干扰性能验证] E --> F[生成测试报告] ``` --- #### **四、典型测试场景示例** **场景1:Master/Slave模式兼容性测试** - **测试目标**:验证PHY芯片能否按需切换主从模式 - **工具链**:CANoe + 可编程电源 + 协议测试仪 - **判定标准**(引用[4]): - 模式切换响应时间<50ms - 切换过程中误码率无突变 **场景2:极端温度下的信号完整性测试** - **方法**:将DUT置于-40°C~85°C温箱,监测眼图参数 - **关键指标**: $$ \text{眼高} \geq 0.8V, \quad \text{眼宽} \geq 0.3UI \quad (\text{UI=Unit Interval}) $$ --- #### **五、行业最佳实践** 1. **自动化测试脚本开发**:基于Python/VectorCAST实现TC8测试用例自动执行[^1] 2. **故障注入测试**:使用AWG模拟阻抗失配、串扰等异常工况 3. **多节点协同测试**:通过交换机性能测试软件验证总线负载率的影响 --- ### 结论 物理层协议测试需结合IOP/PMA双维度验证,依托TC8规范及专业工具链(示波器、CANoe等),重点保障车载以太网的信号质量与设备互操作性[^1][^3][^4]。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