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原则4] 依赖倒置原则--架构重用基础

本文介绍了依赖倒置原则的概念及其实现方式,对比了面向过程和面向对象开发中依赖关系的不同,强调了依赖倒置原则如何提高代码复用性和降低模块间的耦合度。


        定义:要依赖于抽象,细节要依赖于抽象,抽象不要依赖于细节,或者说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底层模块,两个都应该依赖于抽象。

        依赖倒置原则是架构重用的基础。面向过程的开发,上层调用下层,上层依赖于下层,当下层剧烈变动时上层也要跟着变动,这就会导致模块的复用性降低而且大大提高了开发的成本。因此在面向过程的编程时代,基本上没有公共的可重用架构,最多也就是一些公共的API供开发者调用。面向过程编程有时为了解决这种问题,通常引入回调函数来解决,但是回调函数相对面向对象的多态等特性来说有一定的局限性。

        面向对象的开发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一般情况下抽象的变化概率很小,让用户程序依赖于抽象,实现的细节也依赖于抽象。即使实现细节不断变动,只要抽象不变,客户程序就不需要变化。这大大降低了客户程序与实现细节的耦合度

        面向过程(非依赖倒置的情况):比如现在有个服务器程序,底层通信框架收到客户端的消息后,根据消息类型,来调用不同的功能函数,但是如果需要增加或者修改某个功能时,都会影响到底层通信框架的修改,从而倒置通信框架无法稳定,更无法作为多个软件系统的基础框架。

        依赖注入模式:依赖注入模式就是根据依赖倒置原则所引入的,如果我们在设计底层通信框架的时候,设计一个MsgHandler接口类,提供一个Handle接口,其他的功能函数改为从这个接口类继承出多个功能类,同时实现各自的Handle函数,然后再通过抽象工厂等模式如HandlerFactory,创建根据消息类型创建这些功能类,这样底层通信模块接到消息时,只需要根据消息类型创建出不同的功能对象,然后调用该对象的Handle接口,当各功能扩展增加或者功能修改时,底层的通信框架都无需修改,从而实现了框架重用的目的。

        依赖倒置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

        1)依赖倒置后,会增加一些本来不需要的接口;

        2)一般人们在看代码时,比较容易一个流程从头到尾的读,比较有连续性,特别是对于一些新手,以及在代码没有多少文档的情况下。而依赖倒置打破了这个连续性,此时通常需要有些必要的文档,如类结构图以及序列图来帮助其他人员理解你的设计;

        所以所有的实现和抽象都依赖与抽象的话,势必导致过得的抽象接口,从而增加了代码的复杂度,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过度设计。通常对于一些比较稳定的类,并且也不会有太多复杂的功能扩展,一般情况下都直接依赖与实现,如谁也不会为一个string类去抽象一堆接口。

        因此依赖倒置原则应该更确切的讲是稳定依赖原则,即我们在编程的时候,要依赖比较稳定的模块,如果这个模块不稳定,则需要想办法进行抽象,让其他模块不再依赖那些不稳定模块。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