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linux系统部分早课答疑(2)

本文介绍了Linux系统中的一些基础操作,包括通过`vi /etc/sudoers`临时获取root权限,使用`sudo`和`su`命令,`rpm`包的安装、升级和卸载,查看进程、文件归属、系统帮助和进程状态的命令,以及权限和别名的设置。重点关注了`sudoers`文件的安全配置和RPM包的管理技巧。

1.临时获取root权限是修改哪个配置文件?添加一行什么? 命令是什么?

vi /etc/sudoers

Allow root to run any commands anywhere

root ALL=(ALL) ALL
houlh ALL=(ALL) ALL
2.sudo和su能不能一起使用?
可以
(sudo配置一定要注意安全。生产环境注意权限分配和sudo组管理)
3.安装RPM包命令什么

rpm -ivh

4.卸载RPM包命令哪两个?
rpm命令常用选项
安装rpm包

rpm -ivh *.rpm  #其中i表示安装,v表示显示安装过程,h表示显示进度

升级rpm包

rpm -Uvh *.rpm

删除软件包

rpm -e PACKAGE_NAME

rpm -e –nodeps PACKAGE_NAME #不考虑依赖包

rpm -e –allmatches PACKAGE_NAME #删除所有跟PACKAGE_NAME匹配的所有版本的包

查询软件包
复制代码

rpm -q PACKAGE_NAME

rpm -qp *.rpm 获取当前目录下的rpm包相关信息

rpm -qa | less 列出所有已安装的软件包

rpm -qf /usr/sbin/httpd 查看某个文件属于哪个软件包,可以是普通文件或可执行文件,跟文件的绝对路径

rpm -qi PACKAGE_NAME 列出已安装的这个包的标准详细信息

rpm -ql PACKAGE_NAME 列出rpm包的文件内容

rpm -q –scripts kernel | less 列出已安装rpm包自带的安装前和安装后脚本

rpm -qa –queryformat ‘Package %{NAME} was build on %{BUILDHOST}\n’ |less queryformat强大的查询

rpm –querytags | less 可以列出queryformat可以使用的所有变量从而组合成更强大的查询

5.查看命令帮助 是什么? 怎样看

man

help

6.查看进程xxx的命令是什么

ps -ef | grep xxxxx

7.杀死一个进程555
1,ps -ef
2. kill -9 555
8.杀死xxx匹配的所有进程的命令是什么

ps -ef | grep xxxx

9.端口号查询命令

netstat -an

10.管道符是什么
管道符号: |
11.读写执 分别字母是什么 数字是什么
读 r 4
写 w 2
执行 x 1

12.rwxr–r-x 分别代表哪三组有权限? 数字多少
分别表示:
用户 6
组 4
其他 5

13.修改用户用户组的命令是什么?

groupadd -a -g

[root@Data ~]# usermod -a -G bigdata test
14.修改文件或文件夹权限的命令是什么?

chmod 777 /aa

chmod u+5 /aa

chown u+g /aa

15.别名怎么设置?
alias cdrz = “cd /tmp”

alias 设置别名
语法为:
例如 alias log=’cd /apache-tomcat/logs’
这样执行log就可以快速切换到存放tomcat日志的目录
因此,别名可以减少很多的输入,提高工作效率
但是当关闭终端后别名都会失效,
那是因为没有将它写死到文件中

下面就开始改写文件
我的系统是ubuntu 12.04,在home目录下有一个隐藏文件 : .bashrc
打开该文件
javaranger@ubuntu:~lsajavaranger@ubuntu: ls−a可以查看到打开该文件javaranger@ubuntu:  sudo gedit ./.bashrc
文档偏后部分有如下

some more ls aliases

alias ll=’ls -alF’
alias la=’ls -A’
alias l=’ls -CF’
alias tomcat=’cd ~/tomcat/bin’
alias log=’cd /apache-tomcat/logs’

其中最后一个log是我新添加的,所以你们有什么自己定义的alias可以写在这里
改写完成保存退出
执行 source ~/.bashrc
javaranger@ubuntu:~$ source ~/.bashrc
你的alias 别名就永久生效了

  1. alias cdrz = “cd /tmp”配置在全局环境变量文件里,对不对
    不对
### 判断时间所属时间段的实现方法 以下是基于 Python 的解决方案,用于根据输入的时间 (hh:mm 格式),判断该时间属于早课、中课、晚课还是休息: ```python a = '08:00' b = '12:20' c = '14:00' d = '18:20' e = '19:00' f = '21:25' def convert_time_to_minutes(time_str): hours, minutes = map(int, time_str.split(':')) return hours * 60 + minutes t = input("请输入时间(格式 hh:mm):") time_in_minutes = convert_time_to_minutes(t) start_early_class = convert_time_to_minutes(a) end_early_class = convert_time_to_minutes(b) start_middle_class = convert_time_to_minutes(c) end_middle_class = convert_time_to_minutes(d) start_late_class = convert_time_to_minutes(e) end_late_class = convert_time_to_minutes(f) if start_early_class <= time_in_minutes <= end_early_class: print("早课") elif start_middle_class < time_in_minutes <= end_middle_class: print("中课") elif start_late_class < time_in_minutes <= end_late_class: print("晚课") else: print("休息") ``` #### 实现逻辑说明 1. 定义了一个辅助函数 `convert_time_to_minutes` 将时间字符串转化为总分钟数以便于比较大小[^1]。 2. 输入时间为 `t`,通过调用 `convert_time_to_minutes` 函数将其转换为分钟表示形式。 3. 使用条件语句逐一判断当前时间是否落在各个课程区间内。如果满足某个区间的条件,则打印对应的结果;否则输出“休息”。注意,这里严格遵循题目中的边界定义,即每个上课时间段的最后一分钟仍算作上课时间。 #### 边界处理 - 对于早课,“最后一分钟是上课时间”的含义是指当输入时间为 `'12:20'` 时应判定为“早课”,而不是进入下一个状态或被误判为“休息”。 - 同理适用于其他两个课程时段结束时刻的情况。 ### 示例运行结果 假设程序接收如下几个测试案例作为输入: - **输入**: `07:59` **输出**: `休息` - **输入**: `08:00` **输出**: `早课` - **输入**: `12:20` **输出**: `早课` - **输入**: `14:00` **输出**: `中课` - **输入**: `18:20` **输出**: `中课` - **输入**: `19:00` **输出**: `晚课` - **输入**: `21:25` **输出**: `晚课` - **输入**: `22:00` **输出**: `休息` 以上均符合预期行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