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算机体系结构
鸿雁雀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外频、前段总线频率及内存频率的关系
外频与前端总线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6400Mbit/s=800MByte/s。转载 2013-11-18 10:15:34 · 1086 阅读 · 0 评论 -
主板与芯片组的作用
主板负责通过主板上的线路(数据线、地址线、控制线)将所有的设备通通连接在一起。主板上的芯片组负责协调主板上所有的接口设备,使它们能有序的相互之间进行数据信息、地址信息、控制信息的传递,从而保证计算机正常的工作。原创 2013-11-18 09:13:21 · 1168 阅读 · 0 评论 -
指令集结构与微体系结构
我们可以这样区分处理器的指令集结构与微体系结构:指令集结构描述的是每条机器代码指令的效果;而微体系结构描述的是处理器实际上是如何实现的。原创 2013-11-19 11:23:59 · 1672 阅读 · 0 评论 -
I/O控制器与适配器的解释
每个I/O设备都通过一个控制器或适配器与I/O总线相连。控制器与适配器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它们的封装方式。 控制器是置于I/O设备本身的或者系统的主印制电路板(通常成为主板)上的芯片组,而适配器则是一块插在主板插槽上的卡。无论如何,它们的功能都是在I/O总线和I/O设备之间传递信息。《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第二版第一章原创 2013-11-19 11:13:34 · 7904 阅读 · 0 评论 -
指令的操作码
对处理器来说,指令的操作码隐含了如何执行该指令的信息,比如它是做什么的,操作数的类型(是寄存器还是内存地址还是立即数),按字还是字节进行操作,以及怎么去做,同时还告诉处理器这条指令的的字节长度,以便定位下一条指令。例如: 8B 1E 00 3F这条指令。 这条指令的操作码为8B 1E,它隐含的意思是,这是一条传送指令,第一个操作数是寄存器RB,第二个操作数是内存地址003F,要原创 2013-11-20 08:22:33 · 6259 阅读 · 1 评论 -
处理器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处理器不是法师手中的仙器,它之所以能计算数学题,是因为其特殊的设计。处理器是一个“器件”,不太大,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正方形,就像饼干。实际上,它是一块集成电路。 如图2-2所示,在处理器的底部或者四周,有大量的引脚,可以接受外面来的电信号,或者向外发出电信号。每个引脚都有自己的用处,在往电路板上安装的时候不能接错。所以,如图所示,处理器在生产的时候,都会故意缺一个角,这原创 2013-11-26 15:37:46 · 1724 阅读 · 0 评论 -
处理器怎样访问内存
为了访问内存,处理器需要给出一个地址。访问包括读和写,为此,处理器还要指明,本次访问是读访问还是写访问。如果是写访问,则还要给出待写入的数据。 尽管内存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字节,但是,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它能够按字节、字、双字和四字进行访问。换句话说,仅通过单次访问就能处理 8 位、16 位、32 位或者 64 位的二进制数。注意,我说的是单次访问,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取出每个字节,然后加原创 2013-11-27 09:18:07 · 1198 阅读 · 0 评论 -
程序的重定位
我们在指令中使用了绝对内存地址(物理地址),这样的程序是无法重定位的。为了让你写的程序在卖给别人之后,可以在内存中的任何地方正确执行,就只能在编写程序的时候使用相对地址或者逻辑地址了,而不能使用真实的物理地址。当程序加载时,这些相对地址还要根据程序实际被加载的位置重新计算。在任何时候,程序的重定位都是非常棘手的事情。当然,也有好几种解决的办法。在 8086处理器上,这个问题特别容易解决,因为该处理原创 2013-11-27 09:39:39 · 2273 阅读 · 0 评论 -
钟周期、机器周期、指令周期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可以这样来理解,时钟周期就是单片机外接晶振的倒数,例如12M的晶振,它的时间周期就是1/12 us),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对于某种单片机,若采用了1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1us;若采用4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250us。由于时钟脉冲是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脉冲,转载 2013-12-12 14:49:22 · 1425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