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基础准备
一台windows系统的工作机,一台linux系统的服务器。
Linux环境安装和准备
我们使用VNCserver来进行远程可视化。首先需要安装VNCServer。
VNC server安装
我这里是Centos7系统。安装步骤如下:
- 运行安装server
yum install tigervnc-server -y - 编辑用户
vim /lib/systemd/system/vncserver@.service
修改user 为myuser
ExecStart=/usr/bin/vncserver_wrapper myuser %i - 修改密码
执行 vncpasswd 修改密码 - 启动服务
service vncserver start
安装Gnome桌面
yum groupinstall GNOME Desktop Environment -y
运行上述命令安装Gnome
远程桌面窗口启动
运行下述命令启动一个窗口服务
vncserver :1 -geometry 1920x1080
这里窗口编号为1,屏幕分辨率为1920x1080,默认服务端口为5901,如果要启动多个,修改命令中的窗口编号和分辨率。
开发环境配置
基础的开发环境需要IDE(我使用的是idea),git, maven,JDK等基础配置,相信作为一个程序员这些安装都是轻车熟路,不需要过多赘述。在安装好上述工具的情况下,使用git拉下来源码放到指定的开发目录。至此Linux下的准备工作暂告一段落。
Windows环境安装和准备
安装VNC viewer
回到我们的工作机,我们下载一个VNCviewer,安装完成后,输入VNC server服务所在的IP:host,如下图,输入我们预置的密码后即可连接到服务器。
连上以后就是这么个样子:
怎么样,是不是瞬间觉得就可以开始板砖了。很遗憾,第一运行还需要一些其他的配置。
开发调试配置修改
我们打开Idea,导入源码后,并不能直接开始debug,首先我们使用mvn对整个源码编译一遍,先解决编译过程中的问题。然后,还需要对源码做一部分配置修改,此处我以hive数据源为例大概记录一下修改过程。
- 修改presto-main下数据源的配置
我这里只需要调试hive和kudu数据源,因此我对其他catalog的配置都改名字了,让server启动时不去加载这些配置,加快启动。
connector.na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