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计模式
narcssusinnook
这个作者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展开
-
[学习笔记]设计模式[0]-{策略模式}
设计原则找出应用中可能需要变化的地方,把它们独立出来,不要和不需要变化的代码混在一起感觉这个就是整个设计模式的最主要的目标。不用在下个版本的开发的时候去修改上个版本的代码,以增量的形式去增加功能或模块,而不需要去对已有的代码进行修改。这样做的好处首先是在不会因为新版本的bug导致旧版本的功能出问题,而且在写代码的时候思路会更清晰,不用一行一行的去找代码。 实现这个原则需要对项目有很清楚的意识,并且原创 2017-01-09 17:18:39 · 270 阅读 · 0 评论 -
[学习笔记]设计模式[a]-{状态模式}
状态模式允许对象在内部状态改变时改变它的行为,对象看起来好像修改了它的类。原创 2017-04-06 20:12:48 · 312 阅读 · 0 评论 -
[学习笔记]设计模式[9]-{组合模式}
组合模式原创 2017-03-30 19:49:10 · 304 阅读 · 0 评论 -
[学习笔记]设计模式[7]-{模板方法模式}
设计原则好莱坞原则:别调用(打电话给)我们,我们会调用(打电话给)你这个原则利用很形象的比喻,介绍了一种防止“依赖腐败”的方法。“依赖腐败”简单的说,就是当高层组件依赖低层组件,而同时低层组件又依赖高层组件。在这同时,还有另外的一个边侧组件依赖底层组件同时高层组件也依赖边侧组件。这样的情况,就是“依赖腐败”。这种设计十分差的设计,没有人能轻易搞懂你的系统是怎么设计的。设计模式这一章讲述的设计模式可以原创 2017-03-08 18:58:17 · 251 阅读 · 0 评论 -
[学习笔记]设计模式[5]-{命令模式}
命令模式原创 2017-02-17 09:19:47 · 288 阅读 · 0 评论 -
[学习笔记]设计模式[8]-{迭代器模式}
设计原则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引起变化的原因根据前面的设计原则我们知道,要避免类内的改变,因为修改原有的代码就很容易造成潜在的bug,如果一个类有多个会导致他变化的原因,那这个类以后被修改的可能性就会提高,而且这个类的修改会影响到多个方面。 那么我们的设计就需要只将一个责任指派给一个类。 下面的迭代器模式,将一个类的遍历的责任从这个类中提取出来,从而保证一个类只有管理自己的聚合这一责任。设计模式迭代原创 2017-03-18 10:06:41 · 270 阅读 · 0 评论 -
[学习笔记]设计模式[6]-{适配器模式&外观模式}
设计原则最少知识原则:只和你的密友谈话这个原则的意思是,在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不要让太多的类耦合在一起,免得对系统一部分的修改会影响到其他部分。在设计系统之前,应该首先注意对象与对象之间的交互关系,尽量减少一个类说依赖的类的数量。设计模式这一章有两个设计模式,适配器模式可以将一个接口转为另一个接口,外观模式的意图是让接口更加简单适配器模式适配器的定义如下: 适配器模式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期望的原创 2017-03-03 11:09:32 · 347 阅读 · 0 评论 -
[学习笔记]设计模式[3]-{工厂模式}
设计原则要依赖抽象,不要依赖具体类这条原则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依赖倒置原则”。这个原则的含义是:不要让高层的组件去依赖低层的组件,而且,这些组件,都应该是依赖于某一个抽象。设计模式工厂模式工厂方法模式定义了一个创建对象的接口,但由子类决定要实例化的类是哪一个。工厂方法让类把实例化推迟到了子类。 这句话要加粗:工厂方法让类把实例化推迟到了子类 通常,我们在实例化一个对象的时候,都是直接的进行new原创 2017-01-29 20:23:30 · 251 阅读 · 0 评论 -
[学习笔记]设计模式[4]-{单件模式}
单件模式原创 2017-02-17 09:19:14 · 227 阅读 · 0 评论 -
[学习笔记]设计模式[2]-{装饰者模式}
装饰者模式原创 2017-02-17 09:18:03 · 230 阅读 · 0 评论 -
[学习笔记]设计模式[1]-{观察者模式}
设计原则为了交互对象之间的松耦合设计而努力松耦合是让对象之间互相依赖的程度降低。松耦合的设计可以让我们的系统更有弹性,能够应对未来的需求变化。设计模式观察者模式观察者模式定义了对象之间的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用这种设计模式,可以当一个对象的状态有改变时,对应所有的依赖者都会收到通知并自动的更新。 还是看一下书上的例子: 气象站有两个布告板,如果获取的气象数据有变化,就需要同步到这两个布告板上。原创 2017-01-09 17:20:03 · 291 阅读 · 0 评论 -
[学习笔记]设计模式[b]-{与设计模式相处}
-原创 2017-04-16 21:30:16 · 457 阅读 ·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