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hat 启动过程

初始化BIOS------>启动加载器(grub)------->载入内核---------->启动init服务
1  BIOS寻找启动磁盘
2  找到磁盘上的grub并执行grub,
3  grub中有内核位置参数,根据参数加载并启动内核
4  最后启动init服务(读取/etc/inittab文件,根据inittab中的数据初始化系统工作环境)
5  inittab定义在启动的过程中必须依次执行如下脚本
                               /etc/rc.d/rc.sysinit
                               /etc/rc.d/rc
                               /etc.rc.d/rc.local   (可以修改这个文件,预定义开机启动的服务,或程序)


runlvel
runlevel   0   关机
runlevel   1   单用户模式                                    只有root登入(无需密码)
runlevel   2   多人模式                                        只能本机用户登录
runlevel   3   完整多人模式                                本机用户+域用户
runlevel   4   保留                                                本机用户+域用户
runlevel   5   图形模式                                        本机用户+域用户
runlevel   6   重启                                               
切换runlevel
方法1   终端   init   0,1,2,3,4,5,6
方法2   在开启时编辑grub
                     kernel /vmlinuz-2.6.18-194.el5 ro root=/dev/VolGroup00/LogVol00 rhgb quiet   数字(0-6)

init服务配置文件
配置文件中每行都是有4个部分以:分隔
ID:RUNLEVEL:ACTIONS:PROCESS
ID     :服务参数的识别名称,由1-4个字符组成
RUNLEVEL:在哪些runlevel中调用这个参数
ACTIONS   :init服务执行程序的方法
PROCESS :要执行的程序,可能带有参数

其中ID字段最为重要
id     默认的runlevel标示
id:5:initdefault:                 默认已runlevel   5启动
si     系统初始化要执行的程序
si::sysinit:/etc/rc.d/rc.sysinit       系统初始化时执行etc/rc.d/rc.sysinit
10-16   进入不同的runlevel是要执行的动作10-16代表runlevel(0-6)
10:0:wait:/etc/rc.d/rc 0               进入runlevel   0时会执行/etc/rc.d/rc程序  最后的0是参数
11:0:wait:/etc/rc.d/rc 1               进入runlevel   1时会执行/etc/rc.d/rc程序  最后的1是参数
ca      拦截ctrl+alt+del组合键要执行的程序,默认是重新启动
pf       电源失效时执行的工作
pr       电源恢复时执行的工作
N       配置第N号虚拟控制台的方法,N为虚拟控制台编号
x       启动X   Window  System的显示管理员的方法

重启init服务
方法  1:重启操作系统
方法  2:init    q
`iostat` 命令是 Unix 和 Linux 系统中用于报告 CPU 使用情况以及磁盘 I/O 统计信息的一个强大工具。它可以帮助系统管理员监控系统的输入输出设备负载,从而更好地了解系统的性能状况。 ### `iostat` 主要参数: 1. **基本使用**: - `-c`: 显示CPU使用统计信息。 - `-d [device]`: 指定显示特定块设备的信息,默认会列出所有磁盘设备的数据;可以跟具体的设备名如`sda`, 如果不指定则查看全部硬盘数据。 - `-x [interval] [count]`: 提供更详细的扩展统计信息,并设置采样间隔时间和次数。例如每秒刷新一次共收集5次数据可以用 `-x 1 5` 来表示。 2. **高级选项**: - `-k | -m`: 分别将传输速率单位设为KB/s 或 MB/s (默认是以 sectors/sector per second 形式给出)。 - `-t`: 添加时间戳到每一行输出之前,便于追踪历史记录。 - `-p [devices|ALL]`: 报告分区级别的统计数据;如果不带参数,则只对活动状态下的每个分区进行监测。 - `-N`: 包含网络文件系统的I/O统计(适用于某些平台)。 3. **组合应用**: 要同时获取CPU和Disk的状态,可以直接运行 `iostat` 不加任何参数; 若要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内的变化趋势,比如每隔两秒钟更新并打印出三次结果,就可以这样写命令:`iostat -dx 2 3` 通过以上参数配置,你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 `iostat` 的功能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需求。 为了帮助你进一步理解如何有效利用这个强大的监控工具,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查询场景示例: ```bash # 查看当前系统的整体IO性能概况 iostat # 获取详细模式下关于sdb设备的io等待百分比等额外字段信息 iostat -xd sdb # 定期检查(比如说每五秒一次),总共十次 iostat -xtc 5 10 ``` 希望这能帮您入门 `iostat` 工具的基本用法!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