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啥时候该换轮胎?别等到爆胎才后悔!
(一)轮胎花纹磨没了
轮胎花纹可不是装饰,那是轮胎的“抓地神器”。要是花纹深度低于1.6毫米,那就得赶紧换胎了。不然,雨天开车就像在滑冰,一不小心就可能“漂移”失控。你可以用个简单的小工具——轮胎花纹深度尺来量量,或者看看轮胎侧面的小标记,要是花纹磨到跟标记齐平,那就别犹豫了,赶紧换吧!
(二)轮胎“老”了
轮胎也是有“保质期”的,一般5 - 8年就得考虑退休了。时间长了,轮胎橡胶会变硬、变脆,表面还会出现龟裂纹,就像老年人的皮肤一样。这种老化的轮胎,高温天或者高速跑起来,爆胎的概率直线上升。所以,哪怕轮胎花纹看起来还行,但用了好多年,也别心疼钱,赶紧换新的。
(三)轮胎“受伤”了
开车路上,轮胎难免会“受伤”。要是被钉子扎了,或者不小心蹭到马路牙子鼓了个包,那可就危险了。鼓包的轮胎就像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爆胎。就算小伤口修补过几次,轮胎也已经“元气大伤”,不如直接换新的,图个安心。
二、换轮胎,这些事儿你得注意!
(一)选对轮胎很重要
- 尺寸要匹配
换轮胎可不是随便挑一个就行,尺寸必须和原厂轮胎一模一样。不然,仪表盘显示的速度不准,还可能把车的悬挂系统给“搞坏”。车辆手册或者车门边上一般都有轮胎尺寸的标注,对照着买就对了。 - 品牌和性能得挑挑
轮胎品牌和性能千差万别。有的轮胎抓地力强,雨天超稳;有的耐磨,能用很久;还有的静音效果好,开车时耳朵清静。比如,你要是天天在城里开车,对安静舒适要求高,就选个舒适型轮胎;要是经常跑长途高速,那就得选耐磨又稳定的。总之,选轮胎就像选鞋子,得看脚(车)的“口味”。 - 速度级别和载重指数别忘了
轮胎的速度级别和载重指数也很关键。简单说,就是轮胎能跑多快、能承受多重。车辆手册上会写得很清楚,千万别买错了,不然车跑起来不安全,性能也会大打折扣。
(二)安装时别马虎
- 平衡校准不能少
轮胎装上后,一定要做动平衡校准。不然,车跑起来方向盘会抖,车身也会晃,就像坐“摇摇车”一样难受。而且,轮胎也会因为不平衡磨损得更快。去专业的维修店,让他们用专业设备搞定就好。 - 安装方向别搞错
有些轮胎是有方向的,花纹设计是为了排水和抓地,装反了就白瞎了。轮胎侧面一般有箭头标识,装的时候一定要按照箭头方向来,不然雨天排水不畅,车就容易“漂”。 - 螺栓要拧紧
轮毂螺栓一定要拧到位。太松了,轮胎跑着跑着就可能掉下来;太紧了,又会把螺栓和轮毂搞坏。用扭矩扳手按标准扭矩拧,装好后跑个100公里左右,再检查一下螺栓,确保万无一失。
(三)换完轮胎后的“小贴士”
- 气压要常查
新轮胎装上后,气压很重要。气压高了,轮胎中间磨得快,抓地力变差;气压低了,轮胎两边磨得快,还费油。买个气压表,定期检查,按照车辆手册或轮胎上的标准气压调整。 - 观察车的“状态”
换胎后几天内,多留意车的行驶状态。要是方向盘跑偏、车身抖动,那可能是轮胎装得有问题,或者车的悬挂系统出故障了。赶紧去维修店看看,别拖着。 - 定期保养别偷懒
轮胎要定期保养。每隔一段时间(比如1万公里),把轮胎换个位置,这样磨损更均匀,轮胎能用得更久。平时开车,别忘了清理轮胎花纹里的小石子、泥块,这些杂物会影响排水和散热,时间长了还会把轮胎“搞坏”。
三、总结一下
轮胎是车的“脚”,关系到车的安全和性能。换轮胎时,选对轮胎、装好轮胎、保养好轮胎,这些事儿一个都不能少。别等到爆胎才后悔,平时多留意轮胎的状态,该换就换,开车才能更安心、更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