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 在工作的过程中,最近公司加入了fixbug的代码检测,检测出了很多使用修饰符不符的代码片段,自己在改代码的时候发现对java的修饰符有点迷糊,故而去学习下。
修饰符权限说明
-
四种访问权限说明
1.被public修饰的域和方法,不管在所属类所在的包还是在其他包,都可以被所属类或者所属类对象直接访问。2.默认访问权限(又叫包访问权限 friendly, java语言中是没有friendly这个修饰符的,这样称呼应该是来源于c++ )修饰的域或方法,只能在所属类的包被直接访问,在其他包不能直接访问。其访问的范围就如它名称一样—包访问权限,只能在所属包内访问。
3.被protected修饰的域或方法,其直接访问的范围与包访问权限的一样,基本没有差别。
4.被private修饰的域或方法,只能在自己所属类才能被直接访问。而即使另外一个类与其同在一个包中,前者也不能直接访问。
注:关于包的理解 ,看后面
代码演示
下面我们逐一对上文的进行解释:
定义了四个不同修饰符的类,下面我们看一下情形下的表现。
下面展示一些 内联代码片
。
// An highlighted block
public class PublicDream {
public String name;
public void bark() {
System.out.println("PublicDream梦想是" + this.name);
}
}
-- ProtectedDream类:
public class ProtectedDream {
protected String name;
protected void bark() {
System.out.println("ProtectedDream梦想是" + name);
}
}
-- DefaultDream 类:
public class DefaultDream {
String name;
void bark() {
System.out.println("梦想是" + name);
}
}
-- PrivateDream 类:
public class PrivateDream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void bark() {
System.out.println("PrivateDream梦想是" + name);
}
}
在相同的包下:
测试代码如下:
// An highlighted block
package com.hxp.springbootjdbc.Modifier;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ublicDream publicDream = new PublicDream();
publicDream.name = "公共类,财务自由";
publicDream.bark();
ProtectedDream protectedDream = new ProtectedDream();
protectedDream.name = "保护类,财务自由";
protectedDream.bark();
DefaultDream defaultDream = new DefaultDream();
defaultDream.name = "默认类,财务自由";
defaultDream.bark();
//PrivateDream privateDream = new PrivateDream();
// privateDream.name = "财务自由";
//privateDream.bark();//可以明显得看到 相同包下,private的也是范围不到的,只能在其定义的类中访问到
}
}
//class Dream{
//
// protected String name;
// void bark(){
// System.out.println("梦想是"+name);
// }
//}
测试结果为:
在不同的包中时:
包的理解
- 包的概念 包是组织类的一种方式 使用包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类的唯一性 包的理解 包就是Java中的文件夹。你在代码中写了一个 Test
类. 然后你的同事也可能写一个 Test 类. 如果出现两个同名的类, 就会冲突,
导致代码不能编译通,如同在电脑上两个相同的文件放在一起会提示是否要覆盖,如果不覆盖,只能改名字了。还有个方法,就是放在不同文件夹中。java项目中也是可以分不同文件夹的。只不过java中类的文件夹不叫文件夹,叫“包名”。
参考文档:https://blog.youkuaiyun.com/zhanghongkai0916/article/details/102819057
https://blog.youkuaiyun.com/qiyeliuli/article/details/78187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