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中常用的设计模式

本文深入介绍了策略模式、观察者模式及装饰者模式的核心概念与应用。策略模式通过将行为抽象成独立组件,允许运行时动态替换算法。观察者模式则建立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当主题状态变化时能自动通知所有观察者。装饰者模式为现有功能动态添加职责,无需修改原有代码。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策略模式

设计原则是把一个类中经常改变或者将来可能改变的部分提取出来,作为一个接口,然后在类中包含这个对象的实例,这样类的实例在运行时就可以随意调用实现了这个接口的类的行为。让对象和算法分开。

策略模式中有三个对象

(1)环境对象:该类中实现了对抽象策略中定义的接口或者抽象类的引用。(就是赵云,使用锦囊的人)

(2)抽象策略对象:它可以由接口或抽象类来实现。(锦囊,装妙计的容器)

(3)具体策略对象:它封装了实现不同功能的不同算法。(妙计,具体要执行的行为)

参考 http://blog.youkuaiyun.com/lmj623565791/article/details/24116745      http://www.kokojia.com/article/12601.html

2、观察者模式

有时被称为发布/订阅模式,观察者模式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个主题对象。这个主题对象在状态发生变化时,会通知所有观察者对象,使它们能够自动更新自己。

(1)抽象主题(Subject):它把所有观察者对象的引用保存到一个聚集里,每个主题都可以有任何数量的观察者。抽象主题提供一个接口,可以增加和删除观察者对象。

(2)具体主题(ConcreteSubject):将有关状态存入具体观察者对象;在具体主题内部状态改变时,给所有登记过的观察者发出通知。

(3)抽象观察者(Observer):为所有的具体观察者定义一个接口,在得到主题通知时更新自己。

(4)具体观察者(ConcreteObserver):实现抽象观察者角色所要求的更新接口,以便使本身的状态与主题状态协调。

参考 http://blog.youkuaiyun.com/lmj623565791/article/details/24179699  

3、装饰者模式

当我们设计好一个类,我们需要给这个类添加一些辅助的功能,并不希望改变这个类的代码。

(1)抽象构件角色(Project):给出一个接口,以规范准备接收附加责任的对象。

(2)具体构件对象(Employee):定义一个将要接收附加责任的类。

(3)装饰角色(Manager):持有一个构件对象的实例,并定义一个与抽象构件接口一致的接口。

(4)具体装饰角色(ManagerA、ManagerB):负责给构件对象“贴上”附加的责任。

参考  http://blog.youkuaiyun.com/lmj623565791/article/details/24269409   http://blog.youkuaiyun.com/jason0539/article/details/2271371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