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static 关键字
1. 改变变量的生命周期
对于一个存储类别声明为static的全局变量而言,其生命周期并未发生改变,在整个程序的执行过程中,该变量一直存在,但其作用域反而有所减小了,只有本
文件的函数才可以引用该全局变量。
如果将局部变量声明为static,作用域为未改变,但生命周期发生了变化,该变量一直都存在。
2.实现一个模块的封装。
当用户定义了一个static全局变量后,其他文件(模块)只能通过该模块提供的接口函数来访问这个static全局变量了,而不能直接对他操作!
附上程序一枚:
#include <stdio.h>
int func1()
{
static int i = 10 ;
i ++;
return i;
}
int func2()
{
int i = 10;
i++;
return i;
}
int main()
{
int i = 0 ;
for( i =0 ; i< 10 ; i ++)
{
printf("func1 i =%d \n",func1());
}
for( i =0 ; i< 10 ; i ++)
{
printf("func2 i =%d \n",func2());
}
}
运算结果留给读者自己解答!!
二 . volatile 类型修饰符
简单地说就是防止
编译器对代码进行优化.比如如下程序:
XBYTE[2]=0x55;
XBYTE[2]=0x56;
XBYTE[2]=0x57;
XBYTE[2]=0x58;
|
对外部硬件而言,上述四条语句分别表示不同的操作,会产生四种不同的动作,但是编译器却会对上述四条语句进行优化,认为只有XBYTE[2]=0x58(即忽略前三条语句,只产生一条机器代码)。如果键入
volatile,则编译器会逐一的进行编译并产生相应的机器代码(产生四条代码).
一个定义为volatile的
变量是说这变量可能会被意想不到地改变,这样,
编译器就不会去假设这个变量的值了。精确地说就是,优化器在用到这个变量时必须每次都小心地重新读取这个变量的值,而不是使用保存在
寄存器里的备份。下面是volatile变量的几个例子:
1). 并行设备的硬件寄存器(如:状态寄存器)
2). 一个中断服务子程序中会访问到的非自动变量(Non-automatic variables)
3). 多线程应用中被几个任务共享的变量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int
argc,
char
* argv[] )
{
int
i = 10;
int
a = i;
printf
(
"i= %d"
, a );
//下面汇编语句的作用就是改变内存中i的值,但是又不让编译器知道
__asm
{
mov dword ptr [ebp-4], 20h
}
int
b = i;
printf
(
"i= %d"
, b );
}
|
然后,在调试版本模式运行程序,输出结果如下:
i = 10
i = 32
然后,在release版本模式运行程序,输出结果如下:
i = 10
i =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include <stdio.h>
void
main(
int
argc,
char
* argv[] )
{
volatile
int
i=10;
int
a = i;
printf
(
"i= %d"
, a );
__asm
{
mov dword ptr [ebp-4], 20h
}
int
b = i;
printf
(
"i= %d"
, b );
}
|
分别在调试版本和release版本运行程序,输出都是:
i = 10
i = 32
这说明这个
关键字发挥了它的作用!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