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
在命令行输入
uname -a
查看自己服务器的位数x86_64的是表示64位的系统,i686 i386这些都是32位的系统。然后到mongdb的官网下载相应的版本包,然后利用xftp6传输到服务器的usr/src 文件夹里面
第二步:
cd usr/src //进入目录
tar -zxvf //解压
ls -l //查看解压包
第二步:
并且将解压后的包移动到 /usr/local/mongodb中
利用:mv /usr/local/mongodb 解压后的包移动到此文件
并且在此mongodb文件夹中创建data文件
第三部:
创建 data 以及logs 文件
mkdir data
cd data
mkdir db logs
cd logs
touch logs
第四部:
进入:cd /usr/local/mongodb/bin
目录下创建mongodb.conf
文件
并且vim mongodb.conf
写入如下的配置:
##db的路径
dbpath=/usr/local/mongodb/data/db (这里是我的路径,读者要选中自己创建的文件的路径)
##日志的路径
logpath=/usr/local/mongodb/data/logs/logs (这里是我的路径,读者要选中自己创建的文件的路径)
##监听的端口
port=27017
fork=true
nohttppinterface=true
auth=true
##这里需要改为0.0.0.0不然其他机器链接不上此数据库
bind_ip=0.0.0.0
保存,退出并且重启服务:
wq!
source mongodb.conf
第五步:
在usr/local/mongodb/bin 目录下启动利用mongod启动服务端
./mongod --dbpath=/usr/local/mongodb/data/db --logpath=/usr/local/mongodb/data/logs/log --logappend --port=27017 --fork
或者,利用刚刚的配置文件启动
./mongod -f mongodb.conf
同样在usr/local/mongodb/bin 目下启动mongo客户端
./mongo
关闭服务:
pkill mongod
或者:
进入mongo shell :运行 db.shuidownServer()
总结: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或者给喔点个赞,有错误的话也希望朋友们积极的指出,你们的支持就是我写作的动力。
文章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