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app request POST 请求方式不加 header头会默认为 OPTIONS

本文详细解析了在uniapp中使用POST方式发起网络请求时,必须添加特定header头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通过实测,发现若不指定'content-type'为'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则默认请求方式会变为OPTIONS,而非预期的POST。对于ThinkPHP5.1框架项目,还需额外设置'Access-Control-Allow-Origin:*'以支持跨域。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 背景:
    鄙人在测试 uniapp 的使用时,发现以 POST 方式进行网络请求时,如果不添加 header 头 是无法进行正常的网络请求的,此时默认的请求方式被认定为 OPTIONS
    uni.request 发起请求

  • 源码截图

  • 网络请求示意图

  • 此时,如果添加如下的 header头

header: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
  • 那么才是正常的 POST 请求

  • 总结
    这其中的运行机制,鄙人实在不熟,算是一个知识点吧,个人测试发现,GET 方式是没问题的,多多注意咯 …

  • 补充
    再此补充一点,在我的ThinkPHP5.1框架项目下,api 控制器需要初始化构建一下,仅供参考:
    header("Access-Control-Allow-Origin: *");

### 实现 HTTP 请求封装的最佳实践 在 `uni-app` 项目中,为了减少重复代码并提高可维护性,可以对 `uni.request()` 方法进行封装。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统一管理请求参数(如 URL、数据、方法等),还可以方便地处理全局错误、加载动画等功能。 以下是基于 Promise 和 async/await 的封装方式: #### 封装核心逻辑 创建一个独立的文件用于封装请求函数,例如命名为 `request.js`。 ```javascript // request.js const BASE_URL = 'https://your-api-domain.com/api'; // 替换为实际 API 地址 function request(options) { const defaultOptions = { url: '', method: 'GET', data: {}, header: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loading: false, timeout: 10000 // 超时时间设置 }; options = Object.assign(defaultOptions, options); if (options.loading) { uni.showLoading({ title: '加载中...', mask: true }); } return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uni.request({ ...options, url: `${BASE_URL}${options.url}`, success(res) { if (res.statusCode === 200 && res.data.code === 0) { // 假设 code=0 表示成功 resolve(res.data); } else { uni.showToast({ icon: 'none', title: res.data.message || '服务器异常' }); reject(res.data); } }, fail(err) { uni.showToast({ icon: 'none', title: err.errMsg || '网络请求失败' }); reject(err); }, complete() { if (options.loading) { uni.hideLoading(); } } }); }); } export default request; ``` 此部分实现了基础功能,包括默认配置项、加载提示以及错误处理[^1]。 --- #### 定义具体接口调用方法 可以在同一目录下定义具体的业务接口方法,便于模块化管理和调用。 ```javascript // api/user.js import request from '../utils/request'; export function getUserInfo(uid) { return request({ url: '/user/info', method: 'GET', data: { uid }, loading: true }); } export function login(data) { return request({ url: '/auth/login', method: 'POST', data, loading: true }); } ``` 上述代码展示了如何针对不同接口分别封装成单独的方法,从而提升代码清晰度和复用率[^3]。 --- #### 页面引入与使用 在页面组件中可以直接导入这些已封装好的接口方法,并利用 `async/await` 提高代码可读性和执行效率。 ```javascript <template> <view> <!-- 展示用户信息 --> {{ userInfo }} </view>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getUserInfo } from '@/api/user';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userInfo: {} }; }, onLoad() { this.fetchUserInfo(); }, methods: { async fetchUserInfo() { try { const result = await getUserInfo(1); // 参数传递给后端获取对应用户的详情 this.userInfo = result.data; // 更新视图中的数据 } catch (error) { console.error('获取用户信息失败:', error); } } } }; </script> ``` 这里展示了一个简单的例子,说明如何在一个 Vue 组件里调用之前封装过的 `getUserInfo` 接口[^2]。 --- ### 总结 通过对 `uni.request()` 进行二次封装,能够有效降低冗余代码量,增强项目的扩展性和易维护性。同时结合 `Promise` 及其衍生语法 `async/await`,可以让异步操作更加直观简洁。 ---
评论 1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