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8)
- 资源 (12)
- 收藏
- 关注
转载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七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
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李开复2008年5月人才的标准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东方的战国时代和西方的骑士时代里,最受器重的是力敌万夫的勇士和巧舌善辩的谋臣;在中国的科举时代里,靠着“死记硬背”和“八股文章”而金榜题名的书生最容易出人头地;在西方工业革命风起云涌的日子里,善于用机器的力量改变世界的发明家以及那些精通专业、埋头苦干的工程师成了所有人才中的佼佼者;即便是在刚刚
2015-05-03 22:12:10
1766
转载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六封信—选择的智慧
选择的智慧 李开复2006年9月 引言 《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为青年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包含了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等三个层面的理论模型——“成功同心圆”。如果仅就“成功同心圆”中的每种态度或每种行为来说,我们其实很容易总结出许多明确的、可执行的理念、原则或方法,青年学生们也不难掌握。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面临的
2015-05-03 20:47:03
3330
转载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五封信—你有选择的权利
你有选择的权利李开复有一位中国留学生看完了我《写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后,感触很深,他写了一封信给我说:“很小的时候,我的目标就是长大,长大了做什么,我当时没有想;读小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初中,考上初中做什么,我没有想过;读初中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高中,考上高中做什么,我没有想过;读高中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考上大学做什么,我没
2015-05-03 18:44:04
848
转载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五封信—写给中国家长的一封信
写给中国家长的一封信李开复2005年11月写了四封给中国学生的信后,许多学生问我:“开复老师,你为什么不写一封信给我们的父母呢?作为一个父亲,你可以分享你教育子女的理念和经验。”作为一个热衷教育的父亲,我确实有不少关于教育孩子的理念。但是对这封信我一直犹豫,因为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在多位同学多次的鼓励下,我问他们:“如果我写了这么一封信,你们
2015-05-03 17:57:55
1465
转载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四封信—大学四年应是这样度过
大学四年应是这样度过 李开复2005年2月 今天,我回复了“开复学生网”开通以来的第1000个问题。关掉电脑后,始终有一封学生来信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开复老师:就要毕业了。回头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我不知,简历该怎么写,若是以往我会让它空白。最大
2015-05-03 17:57:12
27021
6
转载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
成功、自信、快乐李开复 2004年5月 此前,我和中国学生的多次交流都是围绕如何达到优秀和卓越、如何成为领导人才而展开的。最近,在新浪网的聊天室和我收到的许多电子邮件中,我发现更多的中国学生需要知道的不是如何从优秀到卓越,而是如何从迷茫到积极、从失败到成功、从自卑到自信、从惆怅到快乐、从恐惧到乐观。 一个极端的例子是2004年2月发生在云南大
2015-05-03 17:54:13
803
转载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二封信—从优秀到卓越
从优秀到卓越李开复 2003年12月 三年前离开中国时,我在《给中国学生的一封信》中,与广大青年学生一道,讨论了一些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并结合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经历,就青年学生如何对待机遇、学业、工作、他人、自己等问题,阐述了我的个人意见。我提出诚信和正直、主动意识、交流和沟通、努力一生学习这几个个人素质方面值得中国学生高度重视, 在这三年,许
2015-05-03 17:51:05
766
转载 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一封信—从诚信谈起
从诚信谈起李开复 2000年4月 今年5月23日,比尔·盖茨先生在《华尔街日报》上撰文,支持和敦促美国政府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国待遇。文中,他特别谈到了在清华大学与中国大学生那次对话的愉快经历以及因此而留下的深刻印象。 这篇文章令我不禁想到,在中国的这两年来,我工作中最大的享受也是到国内各高校与学生们进行交流。这些访问和交流使得我有机会与成
2015-05-03 17:28:50
1224
《计算机网络》(第5版) 谢希仁 高清版
2014-09-27
《计算机网络释疑与习题解答》
2014-09-26
图灵的秘密:他的生平、思想及论文解读
2014-09-26
《像程序员一样思考》(Think Like a Programmer )扫描版[PDF]
2014-09-05
《挑战程序设计竞赛(第2版)》扫描版[PDF]
2014-09-05
ACM进阶指南
2014-08-17
数据结构实验指导
2014-05-20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