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引言
-
- 能察觉别人的尴尬,不动声色地化解
- 善待小生命
- 不显摆自己的“明白”
- 不倨傲,知道帮扶弱者
- 做好事的时候,会顾虑别人的感受
- 知人不评人,更不随意指摘人
- 懂得换位思考,不给别人添麻烦
- 注重沟通细节,给对方尊重的感觉
- 细节处的温柔,最动人
- 不要随意贬低别人喜欢的东西,
- 聚会时有人来晚了,我会偷偷和Ta补充“前情提要”,
- 开车时,遇到有积水的地方会慢点开,
- 老小区隔音不是很好,我都是晚上十点前用洗衣机,
- 观影前把手机调成静音,观影途中不拍照不录屏,
- 进食堂、超市、商场时,
- 忘记回复对方的消息,且间隔时间较长,
- 和朋友分别时一定会叮嘱一句“到家了说一声”,
- 在两人或几人交谈过程中,哪怕有不同意见,
- 在宿舍,不管我在做什么,
- 在人多的公共场合,特别是地铁、
- 在图书馆拉凳子,会抬起来而不是在地上拖或蹭,
- 晚归的时候,会放轻脚步,
- 和朋友一起看电视(在手机或Pad上),
- 在宿舍开空调,会和室友商量,
- 用别人的东西,要事先征得同意;
引言
是习惯,更是教养,让人好感倍增的日常举动。
“人生来一样,却养而万种。”
教养是可以学习和培养的,它无关学历、年龄、身份,不是人前的冠冕堂皇,也不是表面的光鲜亮丽,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柔软,一种朴素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换位思考,一种“心中有他人”的体察和尊重。
所谓修养,就是从一个个小细节里修炼出来的。
作家梁晓声说:“教养是根植于内心的,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让人感觉到有教养,并令人舒服的行为,归根结底就是展现出了一种关注对方、尊重对方、勇于承担责任、希望让对方愉悦的态度。
愿我们都能在日常生活中,释放善意,涵养自己,做更好的人。
能察觉别人的尴尬,不动声色地化解
《红楼梦》在第四十二回,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临走时,平儿来相送,并给她带了一些旧衣物。
平儿说:我送给你的衣裳虽是旧的,我也没大穿,你要弃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