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 && , | 和 ||
& 表示任务在后台执行,如要在后台运行redis-server,则有 redis-server &
&& 表示前一条命令执行成功时,才执行后一条命令 ,如 echo '1‘ && echo ‘2’
| 表示管道,上一条命令的输出,作为下一条命令参数,如 echo ‘yes’ | wc -l , 可以理解为东西从管道的一边流向另外一边
|| 表示上一条命令执行失败后,才执行下一条命令,如 cat nofile || echo “fail”
< 表示的是输入重定向的意思,就是把 < 后面跟的文件取代键盘作为新的输入设备
mkdir命令
mkdir命令是常用的命令,用来建立空目录,它还有2个常用参数:
-m, --mode=模式 设定权限<模式> (类似 chmod),而不是 a=rwx - umask
-p, --parents 需要时创建上层目录,如目录早已存在也不当作是错误
1、显示日期的指令: date
2、显示日历的指令:cal
6、数据同步写入磁盘: sync
输入sync,那举在内存中尚未被更新的数据,就会被写入硬盘中;所以,这个挃令在系统关机戒重新启动前, 径重要喔!最好多执行几次!
7、惯用的关机指令:shutdown
重启,关机: reboot, halt,poweroff
8、切换执行等级: init
Linux共有七种执行等级:
--run level 0 :关机
--run level 3 :纯文本模式
--run level 5 :含有图形接口模式
--run level 6 :重新启动
使用init这个指令来切换各模式:
如果你想要关机的话,除了上述的shutdown -h now以及poweroff之外,你也可以使用如下的指令来关机:init 0
9、改变文件的所属群组:chgrp
10、改变文件拥有者:chown
11、改变文件的权限:chmod
12、ps -ef |grep java
选项说明:
-e 显示所有进程。列出程序时,显示每个程序所使用的环境变量
-f 全格式。用ASCII字符显示树状结构,表达程序间的相互关系
字段含义如下:
UID PID PPID C STIME TTY TIME CMD
zzw 14124 13991 0 00:38 pts/0 00:00:00 grep --color=auto dae
UID :程序被该 UID 所拥有
PID :就是这个程序的 ID
PPID :则是其上级父程序的ID
C :CPU使用的资源百分比
STIME :系统启动时间
TTY :登入者的终端机位置
TIME :使用掉的CPU时间。
CMD :所下达的是什么指令
13、lsof (list open files)列出当前系统打开的文件。
在linux环境下,任何事物都以文件的形式存在,通过文件不仅仅可以访问常规数据,还可以访问网络连接和硬件。所以如传输控制协议 (TCP) 和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 套接字等,系统在后台都为该应用程序分配了一个文件描述符,无论这个文件的本质如何,该文件描述符为应用程序与基础操作系统之间的交互提供了通用接口。因为应用程序打开文件的描述符列表提供了大量关于这个应用程序本身的信息,因此通过lsof工具能够查看这个列表对系统监测以及排错将是很有帮助的。
lsof -i 用以显示符合条件的进程情况
终端下输入lsof即可显示系统打开的文件,因为 lsof 需要访问核心内存和各种文件,所以必须以 root 用户的身份运行它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功能。
lsof (选项)
-a:列出打开文件存在的进程;
-c<进程名>:列出指定进程所打开的文件;
-g:列出GID号进程详情;
-d<文件号>:列出占用该文件号的进程;
+d<目录>:列出目录下被打开的文件;
+D<目录>:递归列出目录下被打开的文件;
-n<目录>:列出使用NFS的文件;
-i<条件>:列出符合条件的进程。(4、6、协议、:端口、 @ip )
-p<进程号>:列出指定进程号所打开的文件;
-u:列出UID号进程详情;
-h:显示帮助信息;
-v:显示版本信息。
COMMAND PID USER FD TYPE DEVICE SIZE/OFF NODE NAME init
每行显示一个打开的文件,若不指定条件默认将显示所有进程打开的所有文件。
COMMAND:进程的名称 PID:进程标识符
USER:进程所有者
FD:文件描述符,应用程序通过文件描述符识别该文件。如cwd、txt等 TYPE:文件类型,如DIR、REG等
DEVICE:指定磁盘的名称
SIZE:文件的大小
NODE:索引节点(文件在磁盘上的标识)
NAME:打开文件的确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