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模型划分
- OSI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化技术,共分七层,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
-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简称O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联合制定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为开放式互连信息系统提供了一种功能结构的框架。
- OSI模型比较复杂且学术化,所以我们实际使用的TCP/IP模型,共分4层, 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
两个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 物理层:物理层是OSI模型的第一层,它定义了在网络上传输比特流的方式。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将数字数据转换为模拟信号,以便在网络上进行传输。
-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OSI模型的第二层,它定义了如何在网络上传输数据包。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是将数据分成帧(Frame),并在物理层上传输。
- 网络层:网络层是OSI模型的第三层,它定义了如何在不同的网络之间传输数据。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路由(Routing),即确定最佳的路径将数据从源节点传输到目标节点。
- 传输层:传输层是OSI模型的第四层,它定义了数据传输的端到端可靠性和流量控制。传输层的主要任务是将数据分成数据段(Segment),并在网络上进行传输。
- 会话层:会话层是OSI模型的第五层,它定义了如何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Session)。会话层的主要任务是管理会话层协议(例如,连接建立和断开、同步和恢复等)。
- 表示层:表示层是OSI模型的第六层,它定义了如何将数据表示为应用程序可以处理的格式。表示层的主要任务是将数据进行编码、解码和加密。
- 应用层:应用层是OSI模型的第七层,它定义了不同应用程序之间的交互方式。应用层的主要任务是提供各种服务,例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和远程登录等。
网络传输协议
- TCP:传输控制协议(T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