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知识
4.1 本章考点
4.2 操作系统基本概念
1.操作系统定义
操作系统: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系统中的各种软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系统工作流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且向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友好的接口。
操作系统2个重要作用:
- 通过资源管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效率;
- 改善人机界面向用户提供有好的工作环境。
2.操作系统功能
操作系统4个特征: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不确定性。
操作系统功能5大部分:进程管理、文件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作业管理。
操作系统分类:批处理操作系统(单道和多道批处理)、分时操作系统(轮流机制)、实时操作系统(实时控制系统和实时信息处理系统)、网络操作系统(集中模式、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对等模式模式)、分布式操作系统、微机操作系统和嵌入式操作系统等类型。
4.3 进程管理
进程管理也称处理机管理。
引入原因:多道程序批处理系统和分时操作系统中有多并发执行程序,采用程序已无法描述系统中程序执行时动态变化的过程。
进程是资源分配和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2020年选择题考题)
1.4.1 进程状态(★★★)
在多道程序系统中,理论上进程一般有3种基本状态:运行、就绪和阻塞;实际系统中情况更复杂一些,在三态模型上加入了新建态和终止态。
具体的状态关系如下:
另外,系统资源吃紧时进程挂起,具有挂起状态的进程状态及其转换如下:
1.4.2 进程间的通信(★★★)
1.同步与互斥
并发环境进程将必然存在资源共享和相互合作问题,进程通信是指各个进程交换信息的过程。
- 同步是合作进程间的直接制约问题,进程间的同步是指在系统中一些需要相互合作、协同工作的进程,比如数据库update操作涉及的进程;
- 互斥是申请临界资源进程间的间接制约问题,进程的互斥是指系统中多个进程因争用临界资源而互斥执行,比如打印机。
2.临界区
临界区是指进程中对临界资源实施操作的那段程序(或者说阻止多个进程同时进入访问共享资源的代码段),互斥区管理4条原则:有空即进、无空则等、有限等待、让权等待。
3.信号量机制
这个知识点常在选择题出现,主要是P、V判断。
信号量机制(PV机制,来源荷兰文,P源于“passeren”意为通过,V源于“vrijgeven”意为释放)是一种有效的进程同步与互斥工具,主要有整型信号量、记录型信号量和信号量集机制,有网友通俗理解为厕所门上的“有人”“无人”提示,没差。
信号量是一个整型变量,根据控制对象不同被赋予不同的值。
S≥0表示某资源的可用数,S<0其绝对值表示阻塞队列中等待该资源的进程数。
PV操作:
- P操作表示申请一个资源:S:=S-1,若S≥0(资源可用),则执行P操作的进程继续执行,若S<0(无资源可用)则置该进程为阻塞状态,并将其插入阻塞队列。
- V操作表示释放一个资源:S:=S+1,若S≥0,则执行V操作的进程继续执行,若S≤0则从阻塞状态唤醒一个进程,并将其插入就绪队列,然后执行V操作的进程继续。
例1.同步案例:单缓冲区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同步问题,生产者进程 P 1 P_1 P1(传输产品到缓冲区)和消费者进程 P 2 P_2 P2(从缓冲区取走产品), P 1 P_1 P1和 P 2 P_2 P2共用产品变量,对应 P 1 P_1 P1、 P 2 P_2 P2需要两个信号量 S 1 S_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