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某露天煤矿的调度中心内,一块巨型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井下500米深处的作业画面:智能摄像头自动识别工人未佩戴安全帽的行为,AI算法正在分析输送带的运行状态,而无人驾驶矿卡的车载视频正通过5G回传至云端……这一切,都依托于新一代矿山视频监控管理平台的深度应用。
一、痛点突围:采矿行业为何需要智能视频监控?
采矿行业长期面临三大挑战:
- 安全风险高:塌方、瓦斯爆炸等事故频发,传统人工巡检覆盖不足;
- 管理效率低:矿区面积大、环境复杂,设备与人员动态难追踪;
- 合规压力大:环保与安全生产监管要求日益严格。
而视频监控管理平台通过**“AI+物联网+边缘计算”**技术组合,正成为破解这些难题的钥匙。
二、核心应用场景:从“看得见”到“会思考”
- 安全生产的“智能哨兵”
- 人员安全管控
- 通过人脸识别+行为分析,实时监测井下人员是否佩戴安全装备(如自救器、矿灯),违规行为3秒内触发语音告警。
- 电子围栏技术防止人员误入危险区域(如采空区),2024年某铁矿借此减少违规闯入事件90%。
- 设备状态监控
- 高清红外摄像头监测破碎机、皮带机等关键设备的温度、振动数据,预测性维护故障率下降40%。
- 生产调度的“智慧大脑”
- 无人化作业支持
- 为无人矿卡、钻机提供实时视频回传与路径规划,某铜矿实现24小时连续开采,产能提升25%。
- 矿石品位识别
- 基于图像识别的矿石分拣系统,减少废石运输成本(某金矿年节省运费超800万元)。
- 环保与合规的“数字档案”
- 粉尘与排放监测摄像头联动环保平台,超标自动抓拍并生成报告,满足《矿山智能建设规范》要求。
- 视频数据区块链存证,防止篡改,应对监管检查效率提升70%。
三、技术亮点:四大创新赋能
- 多模态融合分析
- 可见光、热成像、激光扫描视频数据融合,实现井下低光照环境下的精准监测。
- 边缘智能
- 在矿区部署边缘计算节点,即使网络中断仍可本地处理关键告警(如瓦斯浓度异常)。
- AR可视化
- 指挥中心通过AR眼镜调取实时视频,远程指导井下维修作业。
- 数字孪生联动
- 视频数据与三维地质模型结合,模拟塌方风险区域(如某煤矿成功预警2次潜在冒顶事故)。
四、案例见证:某央企矿山的转型成果
2024年,某大型煤炭集团引入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后:
- 安全事故归零:全年未发生重大人身伤害事故;
- 成本节约:减少巡检人力投入300人/年,设备维修费用降低18%;
- 绿色转型:通过视频监控扬尘区域,抑尘装置精准启停,环保罚款下降60%。
五、展望:未来矿山的“超视距管理”
随着6G、卫星遥感技术的普及,视频监控平台将实现:
- 全域覆盖:无人机巡矿+井下机器人视频补盲,消除监控死角;
- 自主决策:AI视频分析直接联动控制系统(如自动停启通风设备);
- 元宇宙交互:通过VR沉浸式巡检虚拟矿山,提前演练应急场景。
六、智联视频超融合平台介绍
-
智联视频超融合平台通过GB/T28181-2011/2016/2022、国网B接口、RTSP、RTMP、ONVIF、GB/T35114、GA1400、海康大华SDK/API等方式,接入海康、大华、宇视等各个厂家的摄像机、录像机,接入直播手机,接入下级平台,提供web客户端进行视频预览、录像回放、配置管理和智慧运维。
-
提供标准RESTful格式的HTTP API,提供web播放器demo,满足二次开发需求。同时支持将音视频数据等转发成各种通用标准的流媒体协议,方便第三方客户端调用展示。
-
支持按照GB/T28181-2011/2016/2022、国网B接口、GB/T35114、GA1400等协议对接到上级平台,包括智联视频云平台和第三方平台。支持普通级联,多级级联,混合级联等多种级联方式。
智联视频超融合平台目前已经在电力、公安、交通、教育、医疗、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园区等多个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电力行业,智联视频超融合平台已经在全国多个省区二十多个地市部署,在上百个变电站和集控中心接入了十多个厂家的摄像机、无人机、录像机和平台,视频接入总数接近十万路,持续为电力行业贡献力量。在公安行业,已经参与过多个二十万路以上视频的项目,稳定性和安全性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