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任一内存地址是堆上的还是栈上,若是堆上的返回该内存长度

本文介绍了如何判断内存地址是否属于堆内存,以及如果是堆内存,如何计算其分配的长度。通过分析new操作的内存布局,利用_CrtMemBlockHeader结构体,查找内存块的头部和尾部标识来实现这一功能。文章还提到了栈和堆的生长方向,以及在Win64平台上的内存对齐和类大小计算。并提供了实例代码进行演示。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很早以前就想过这个问题:看到一个内存地址,如果判断这个地址是不是堆上的,若是,new出来的长度是多少字节?深入了解了new和delete的源码后,终于把这个方法找到了,在此分享给大家。

每个进程启动时候会有4G的虚拟内存,分为堆区、栈区、静态存储区、常量区、代码段、数据段和内核空间,而对每个线程,默认分配给其1MB空间。计算机一般采用的是小端模式存储,栈是向低地址生长,堆是向高地址生长。处于Ring3的应用程序是不可以访问内核空间(2G-64KB)的。

下面说一下new,新分配的内存前48字节为结构体_CrtMemBlockHeader(最后一个成员gap[4]=fdfdfdfd),后4字节为fdfdfdfd;这52字节时new的内存前后标示,若被破坏,则释放时会检查报错。于是可用下买呢方法来确定该地址是否在堆上,并计算出其长度:

//<<判断任一内存地址是否是堆内存,若是则返回内存长度,若不是返回-1

inline int CalcMemLen(void *pSrc, longfindRange = 10000)

{

         //crt头文件不能包含,这里定义下

         typedefstruct _CrtMemBlockHeader

         {

                   struct_CrtMemBlockHeader * pBlockHeaderNext;

                   struct_CrtMemBlockHeader * pBlockHeaderPrev;

                   char*                      szFileName;

                   int                         nLine;

#if defined (_WIN64)|| defined (WIN64)

                   int                         nBlockUse;

                   size_t                      nDataSize;

#else  /* _WIN64 */

                   size_t                      nDataSize;

<think>嗯,用户让我写一个判断三条边是否能构成三角形的程序。输入是三个正数a、b、c,输出YES或NO。首先,我得回忆一下三角形成立的判定条件。根据三角形的性质,任意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也就是说,这三个数需要满足:a + b > c,a + c > b,b + c > a。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行。 那输入的三个数可能有小数吗?题目里说是三个正数,没有明确说是否整数,所以应该处理为浮点数或者双精度类型。不过,在编程时可能需要考虑输入的类型。比如,在Python中,输入的时候可以用split()读取三个数,然后转换成float类型。 然后,我需要处理这三个数的顺序。比如,用户输入的可能不是已经排序好的,所以可能需要先排序,这样可以减少判断的次数。例如,假设三个数排序后为a, b, c,其中c是最大的,那么只需要判断a + b > c是否成立即可,因为另外两个条件已经自动满足。这样可以简化条件判断。 比如,假设输入的三个数是1、2、3。排序后是1、2、3。最大的3,是否1+2>3?1+2=3,不大于,所以不满足条件,输出NO。这样是正确的。 那步骤大概是这样的:首先读取输入,转换成数值,然后排序,判断最大的边是否小于另外两边之和。同时,还要确保这三个数都是正数。题目中的输入条件已经说是三个正数,但可能在代码中还是需要做检查,比如输入的数值是否有负数的情况。比如,如果用户输入了负数,根据题目要求应该是不行的。但题目中的输入格式说明已经指出三个正数,所以可能可以不用处理这种情况。但为了程序的健壮性,可能还是需要检查一下,比如是否有任何一个数小于等于0,则直接返回NO。 比如,输入的三个数如果有一个是0或者负数,则无法构成三角形。所以代码中应该先检查每个数是否大于0。否则直接输出NO。 那么程序的逻辑应该是: 1. 输入三个数a, b, c。 2. 检查这三个数是否都大于0。如果有任何一个不满足,输出NO。 3. 将这三个数排序,假设从小到大排列后是a, b, c。 4. 判断a + b > c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则可以构成三角形,输出YES,否则NO。 那在Python中,如何实现排序呢?可以用列表的sort方法。例如,nums = [a, b, c],然后nums.sort(),这样nums[0], nums[1], nums[2]就是排序后的。 接下来是处理输入。输入的是三个数,可能在一行中,用空格分隔。例如,输入样例是“1 2 3”,所以需要用split()来分割,然后转换为float或类似类型。 那代码的大致结构如下: 读取输入,分割为三个字符串,转换为数值类型。例如: a, b, c = map(float, input().split()) 然后检查这三个数是否都大于0。如果有任何一个小于等于0,则输出NO。 否则,排序三个数,判断最小的两个之和是否大于最大的那个。 比如: if a <=0 or b <=0 or c <=0: print("NO") else: nums = [a, b, c] nums.sort() if nums[0] + nums[1] > nums[2]: print("YES") else: print("NO") 这样应该可以满足条件。 但是,有一个问题,当三个数中有非常小的数时,例如接近0的正数,比如0.1、0.1、0.3。此时0.1+0.1=0.2,不大于0.3,所以无法构成三角形,所以输出NO。这时候的判断是正确的。 另外,当输入的数非常大,比如接近1000的时候,是否会有溢出?不过题目中的条件说明是三个数都小于1000,所以可能不需要考虑溢出问题。 那测试样例输入1 2 3,输出是NO。按照上面的代码,排序后是1,2,3。1+2=3,不大于3,所以输出NO。符合样例。 另一个测试样例比如3,4,5。排序后3+4>5,所以输出YES。 那这个逻辑是正确的。 所以,代码的大致结构应该是这样的。同时要注意输入的类型是否为数值,但是在Python中,输入如果是非数值的话会抛出异常,但题目中可能保证输入是正确的,所以不需要处理这种情况。 总结,代码步骤: 1. 读取输入,转换为三个数值。 2. 检查三个数值是否都大于0。否则输出NO。 3. 排序这三个数。 4. 检查最小的两个之和是否大于最大的那个。 5. 满足条件则输出YES,否则NO。 这样就能正确判断是否构成三角形了。</think>要判断三条边能否构成三角形,需满足以下条件: 1. **所有边均为正数** 2.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实际编程时,可通过排序后仅判断**较小两边之和是否大于最大边**来简化条件。 ### 解决步骤 1. **输入处理**:读取三个数并转换为浮点数。 2. **正数检查**:若任一数≤0,直接输出`NO`。 3. **排序优化**:将三数排序,只需验证较小两数之和是否大于最大数。 4. **结果输出**:满足条件输出`YES`,否则`NO`。 ### 参考代码 ```python a, b, c = map(float, input().split()) if a <= 0 or b <= 0 or c <= 0: print("NO") else: nums = [a, b, c] nums.sort() if nums[0] + nums[1] > nums[2]: print("YES") else: print("NO") ``` ### 代码解释 1. **输入处理** `map(float, input().split())`将输入按空格分割并转为浮点数。 2. **正数检查** `if a <= 0 or b <=0 or c <=0`确保所有边均为正数。 3. **排序优化** `nums.sort()`将三边排序为升序,此时`nums[0]`和`nums[1]`为较小两边,`nums[2]`为最大边。 4. **条件判断** `nums[0] + nums[1] > nums[2]`满足时输出`YES`,否则`NO`。 此方法时间复杂度为$O(1)$,空间复杂度为$O(1)$,适用于题目给定的数据范围。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