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setjmp用法

本文详细介绍了sigsetjmp与siglongjmp函数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通过这两个函数实现程序中的非局部跳转,并附带了一个具体的示例程序来展示其工作原理。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相关函数:longjmp, siglongjmp, setjmp 
表头文件:#include <setjmp.h> 
函数定义:int sigsetjmp(sigjmp_buf env, int savesigs) 
函数说明:sigsetjmp()会保存目前堆栈环境,然后将目前的地址作一个记号,
而在程序其他地方调用siglongjmp()时便会直接跳到这个记号位置,然后还原堆栈,继续程序的执行。 
参数env为用来保存目前堆栈环境,一般声明为全局变量 
参数savesigs若为非0则代表搁置的信号集合也会一块保存 
当sigsetjmp()返回0时代表已经做好记号上,若返回非0则代表由siglongjmp()跳转回来。 
返回:若直接调用则为0,若从siglongjmp调用返回则为非0

实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setjmp.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time.h>

sigjmp_buf jmp_env;

static void connect_alarm(int)
{
    siglongjmp(jmp_env, 1);
}

int main()
{
    // 当超时时间sec_timeout大于等于运行时间run_time时会跳过printf("running...\n");
    int sec_timeout = 3;
    int run_time = 2;

    printf("timeout = %d, run time = %d\n", sec_timeout, run_time);
    if (sec_timeout)
    {
        // 超过用alarm函数设置的时间时产生此信号,调用connect_alarm函数
        signal(SIGALRM, connect_alarm);
        alarm(sec_timeout);
        printf("set timeout\n");
        if (sigsetjmp(jmp_env, 1))
        {
            printf("timeout\n");
            goto out;
        }
    }

    sleep(run_time);
    printf("running...\n");

out:
    if (sec_timeout)
    {
        // 取消先前设置的闹钟
        alarm(0);
        printf("cancel timeout\n");
    }

    return 0;
}

程序运行:
当ec_timeout = 3, run_time = 2时:
timeout = 3, run_time = 2
set timeout
running...
cancel timeout


当ec_timeout = 3, run_time = 4时:
timeout = 3, run_time = 4
set timeout
timeout
cancel timeout


<think>好的,用户想了解如何通过串口2初始化printf函数。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在嵌入式系统中如何配置串口和重定向printf函数。通常,printf默认使用标准输出,而在嵌入式环境下,需要将标准输出重定向到串口。 首先,用户需要初始化串口2的硬件配置。这包括设置波特率、数据位、停止位、校验位等参数。不同的微控制器有不同的寄存器配置方法,比如STM32使用HAL库或者直接操作寄存器,而其他平台可能有不同的库函数。例如,引用中的例子提到了使用命令“adcCfg 2 1”调用特定函数,这说明在某些系统中配置外设可能需要调用特定的函数或命令[^1]。 接下来,需要重定向标准输出到串口2。在C语言中,通常通过重写fputc或_write函数来实现。例如,在STM32中,可以重定义__io_putchar函数,将字符发送到串口2的发送寄存器。同时,需要确保串口的发送函数已经正确配置,比如检查是否启用了DMA或中断,以确保数据能正确传输。 然后,用户需要处理缓冲区和可能的并发问题。比如,在多个任务或协程中使用printf时,可能需要使用互斥锁或信号量来保证输出的原子性。引用中提到coroutine的实现使用了sigsetjmp和siglongjmp来保存和恢复环境,这可能涉及到上下文切换时的资源管理[^3]。不过,在单线程中可能不需要考虑这些,但如果是多线程环境,同步机制就很重要了。 另外,测试和调试也是关键步骤。初始化完成后,发送测试数据并检查是否接收正确。如果出现乱码,可能是波特率配置错误;如果无输出,可能是发送函数未正确指向串口2或者硬件连接问题。 用户可能遇到的问题包括:如何确定具体的寄存器配置、如何处理不同平台之间的差异、如何确保重定向后的printf线程安全等。需要根据具体的硬件和开发环境来调整步骤,比如参考厂商提供的库函数或示例代码。 最后,总结步骤应该是:硬件初始化、重定向输出函数、处理缓冲和同步、测试验证。确保每一步都正确无误,才能成功通过串口2使用printf函数。</think>要通过串口2初始化`printf`函数,需遵循以下步骤: --- ### 1. **配置串口2硬件参数** - 设置波特率(如115200)、数据位(8位)、停止位(1位)、校验位(无)等,需与接收端匹配。 - 启用串口2的发送(TX)功能,配置GPIO引脚复用模式。例如: ```c // STM32示例:使能USART2时钟和GPIOA时钟 RCC->APB1ENR |= RCC_APB1ENR_USART2EN; RCC->AHB1ENR |= RCC_AHB1ENR_GPIOAEN; // 配置PA2(TX)为复用推挽输出 GPIOA->MODER |= GPIO_MODER_MODER2_1; GPIOA->AFR[0] |= (7 << (2 * 4)); // AF7对应USART2 ``` --- ### 2. **重定向标准输出到串口2** - 重写C库的`_write`或`fputc`函数,将字符发送至串口2: ```c // 针对ARM Cortex-M的示例 int _write(int fd, char *ptr, int len) { for (int i = 0; i < len; i++) { USART2->DR = ptr[i]; // 写入数据寄存器 while (!(USART2->SR & USART_SR_TXE)); // 等待发送完成 } return len; } ``` --- ### 3. **初始化串口2的发送功能** - 配置USART2的控制寄存器,例如: ```c // 设置波特率(假设系统时钟为16MHz) USART2->BRR = (16000000 / 115200); USART2->CR1 |= USART_CR1_TE | USART_CR1_UE; // 使能发送和USART ``` --- ### 4. **验证功能** - 使用`printf`测试输出: ```c printf("Serial Port 2 Initialized!\n"); ``` - 通过逻辑分析仪或串口调试工具确认数据正确性。 --- ### 关键注意事项 - **缓冲区管理**:若使用中断或DMA发送,需实现环形缓冲区[^3]。 - **线程安全**:多任务环境下需加锁(如引用中提到的`flag[2]`同步机制[^2])。 - **平台差异**:不同芯片的寄存器名称可能不同,需参考手册。 ---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